文档介绍:[前斜角肌综合征治疗观察] 前斜角肌综合征 治疗
关键词 前斜角肌综合征 按摩治疗 封闭治疗 深呼吸试验 前斜角肌 锁骨上窝进入上肢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所形成的神经血管束,在经过第一肋骨上缘部或颈椎横突的前侧[前斜角肌综合征治疗观察] 前斜角肌综合征 治疗
关键词 前斜角肌综合征 按摩治疗 封闭治疗 深呼吸试验 前斜角肌 锁骨上窝进入上肢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所形成的神经血管束,在经过第一肋骨上缘部或颈椎横突的前侧时,位于颈内肋斜角肌裂孔内受到卡压(即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或因受前斜角肌的压迫而产生神经血管压迫症状者,称之为前斜角肌综合征。自2006年以来,我科共收治了27例前斜角肌综合征病人,疗效满足,特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27例病人,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18岁;病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10天;合并有颈椎病者4例。 2 治疗方法与疗程 ,轻揉颈项部,患肢及锁骨上窝共10分钟,弹拨锁骨上窝压痛点5分钟,点按风池、风府、肩贞、天宗、曲池、内关、外关、合谷,拿肩井共5分钟。合并颈椎病者,协作颈椎牵引疗治。1日1次,10次1个疗程。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和维生素B12的混合液注射于锁骨上窝的阿是穴处,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患肢难受发凉感消逝,锁骨上窝无压痛和放射痛,深呼吸试验阴性,臂丛牵拉试验阴性,随访3个月无复发。有效:患肢难受发凉感减轻,锁骨上窝无压痛或有压痛而无放射痛;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有效8例,无效2例,%。 4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37岁,4个月之前受凉后出现右侧肩颈部及上肢反复发作性难受,现右侧肩颈和右上肢难受,右上肢发凉,伴右4、5指麻木。右锁骨上窝饱满,有明显的压痛伴右上肢放射痛。深呼吸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挺胸试验阴性,超外展试验阴性,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存在,未见明显的椎间隙变窄和骨质增生,无颈肋。推拿治疗2个疗程,封闲治疗1个疗程治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5 探讨 ~6的横突前结节,其纤维维斜向前下方,止于第一肋骨的内上缘和斜角肌结节上。中斜角起于颈椎2~6横突后侧结节,亦斜行向下抵于第一肋骨上缘,前斜角肌附着点的后方。锁骨下动脉与臂丛神经从斜角肌与中斜肌之间穿过。斜角肌受臂丛发出的颈5~8神经根支配,有抬高第一肋骨的作用。两斜角肌的抵止部旁边比较坚韧而缺少弹性,故该肌异样时,易在此处引起压迫四周组织。当前斜角发生痉挛、肥厚和纤维化时,或在肩下垂、高位胸椎、高位第一肋骨或臂丛神经偏后或前中斜角肌发生变异使神经血管束从肌腹间穿过等等均可发生神经血管束的卡压症状。由于臂丛神经被刺激压迫反射性引起前斜角肌的慢性痉挛、肥大增生,从而进一步加重卡压症状而形成恶性循环。 :病人可有用手搬抬重物或牵拉性外伤史。前斜角肌有局部难受和肌痉挛,有臂丛神经卡压出现的患肢放射痛和麻木触电感,高举患肢以减轻上肢下垂的重力时,则症状明显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