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第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走进西部》。许多孩子,一说西部,有些发呆。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西部地区了解甚少。所以,讲课的时候面临着种种的困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3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语言隽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经过反复研读,我将课堂教学聚焦“望月”,以“情”贯穿全文教学。通过品读“我”、诗人、小外甥眼中的月,体会“我”对月的赞美,诗人眼中月的多情,小外甥对月的宠爱,感受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望见的月亮也就不同了。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心中就有一轮怎样的月亮。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整篇课文的教学思路还比较清楚。
教学中,我留意了情境的创设,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赛诗、联系生活实际绽开想象,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月下江景是迷人、安静的,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小外甥与“我”赛诗的情景,是惊慌而生动的。小外甥自信而聪慧,“我”是镇静稳重。联系生活实际绽开对“我们”眼中月的想象,是生动好玩的。把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学生能入情入境地与文本对话,感受“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的含义。
一、学生顺流而下,老师随弯而转。
在学习“月光”这一段时,原先的教学设计是在听读观赏后,学生先自由练读,再沟通自读感受,最终再配乐集体品读。
当第一个学生沟通时,读到了其次自然段第一句:“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读得挺不错,却说不出好在哪里。经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阅历,体会“安详”的意思和挚友来时的心情。再读这一句时,学生们读得很有味儿,并顺流而下,自然地始终读了下去,把这一段都读了,读得也还不错。
这一读,把原定的逐句评析的教路打断了。这个突发的状况使我意识到,字斟句酌的品读方法,不合我们班这群男孩子的口味。要整体读,有什么不好呢?于是,我利用解决学生问题“剪影为什么会伸展、起伏”的机会,让学生再次观赏月色图,再次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索和理解整体品读,最终才回到第三个教学环节——配乐品读,学生果真一次比一次读得投入、动情。
二、学生节外生枝,老师激趣延长。
在品读外甥语言时,原先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品读外甥的语言,体会小外甥幻想的独特和美丽。通过细读第十九自然段,体会外甥爱视察的特点;通过对改造后的课文插图(课本插图上的月亮在小外甥的背后,这样的画面对体会小外甥望月的专注不利。)中人物眼神的视察,体会小外甥爱月亮的情感。没
想到,第一个学生谈自读感受时说:“我觉得月亮像眼睛的比方不美,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天只有一个眼睛,哪儿美呢?”
节外生枝,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稍稍停了停,稳了一下神之后,首先让全班学生为他向课本提出挑战的志气鼓掌;接着了解到班上有不少人赞同它的说法,让他做组长,带着这些学生在课后探讨这个问题;还发动不同意他看法的别一部分同学,也组织小组,与他们绽开辩论。那个学生很有成就感,全班同学的学习爱好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将这个突发事务处理过之后,才又回到赏析外甥幻想的教学环节上来。
三、学生歪打正着,老师顺势而上。
在演读外甥的“幻想”,放飞学生的想象这一环节,原先的教学设计是,先由师生演读课文,再让学生续编小外甥的童话,最终让学生放飞想像,表达自己对月亮的独特感受。
第一,学生上台与老师一起表演时,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文中的小外甥,在老师问他“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时”,干脆说出了自己对月亮的幻想——像变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