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嵊州根雕中的弥勒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嵊州根雕中的弥勒文化.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22/6/2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嵊州根雕中的弥勒文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嵊州根雕中的弥勒文化
徐华铛 我曾多次陪同外地的专家学者去嵊州艺术村参观几位根雕艺术家的陈列室,他们最钟情的是弥勒的造型。观赏那一尊尊笑容各异的弥勒佛,简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你看,弥勒是那样的静谧、亲切和自信,朝着大家咧嘴微笑,感嵊州根雕中的弥勒文化
徐华铛 我曾多次陪同外地的专家学者去嵊州艺术村参观几位根雕艺术家的陈列室,他们最钟情的是弥勒的造型。观赏那一尊尊笑容各异的弥勒佛,简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你看,弥勒是那样的静谧、亲切和自信,朝着大家咧嘴微笑,感染着大家的精神;他又是那样的亲和、宽容和欢乐,使大家忘掉尘世间的烦恼,和他进行心灵的交流。
弥勒,是古印度传到中国的一尊知名度很高、信仰度很广的菩萨,是佛祖释迦牟尼(如来佛)的接班人。弥勒从古印度来到中国后,逐渐被汉化。唐代以后,则被中国的高僧布袋和尚契此所替代,使外来的弥勒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布袋弥勒。人们对这尊袒胸露腹、善眉和目、笑口永开、携带布袋的大肚弥勒寄予无限的信任和期望,把他当成中国的“吉祥物”。
弥勒是嵊州根雕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根雕艺术家们往往把人工倾注在弥勒头部的刻划上,特别是倾注在弥勒无尽慈爱的笑容上,而其他部位则尽量保持其自然的根材纹理,使原材料中那些固有的树根纹理、疤痕、根瘿及扭曲的形态,转化演绎为弥勒的衣衫、布袋、佛珠及动作,并让头部的雕与躯体的不雕和谐统一,使天工的自然美与人工的艺术美得到融会贯通,“天趣”与“人意”得到有机融合。这种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理思想,即“天人合一”。
嵊州根雕艺术家们在实践中,反复研究各地的弥勒造像,博采众长,自成特色。他们说,从弥勒的木雕形式看,以南方的为多,南方木雕艺术家们创作的弥勒一般作站立状,身材偏矮,头部呈肥胖的方圆形,双眉厚重而划出纹理,眼睛细眯呈月牙形,往往呈仰视状,眉心和下巴有一圆球形的肉缘。弥勒携带的布袋较为突出,有的扛在肩上,有的拉在身边,有的则踩在脚底。
而嵊州根雕艺术家们创作的弥勒却有自己的创新,弥勒的身材虽然偏矮,但矮得很得体,动作各异,有的作打坐状,有的作行走状,也有的作站立状,潇洒而自然。他们把重点放在弥勒脸部的刻画上,双眉没有线状纹理,而是化成两条挺中带柔的弧状眉弓,细巧而轻盈;双眼呈扁长的月牙形,刻划出规整的双眼皮,目光朝前平视,似与你面对面交流,简洁而秀美;双颊丰满,嘴巴张开,就像发出舒心的爽朗笑声,让你受到感染,亲切而随和;双耳垂肩,并向前微微外拱,与饱满的胸脯连在一起,浑然一体,丝毫没有臃肿之感。
嵊州根雕艺术家们创作的弥勒多是用柏树和古沉木。
柏树,是常绿的乔木,木材呈淡淡的黄褐色,纹理成束,走向一致,或直或斜或弯,很有规律,质地结构细密,木质滋润,坚韧耐用,并发出清幽芳香,是雕刻的佳材。其肌理与弥勒身上的肌理相呼应,给人一种气韵贯通的韵味,而柏树内层的淡黄色泽和细腻肌理经雕刻后作为弥勒的肌肤也颇为得体。
古沉木又称“阴沉木”、乌木、炭化木、化石木等,是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前深埋在江河湖泊底层的枯木残根。随着年代的久远,枯木残根在水底泥沙中浸泡和磨压,改变了原来的物理性能:木质内的脂肪、糖类等都在水中溶解得干干净净,清除了蛀虫、细菌的生存空间;有的被水底的泥沙腐蚀得丝丝缕缕,强化了材质的肌理美感;有的则变得刚劲挺拔,显示出峥嵘不桀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