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巧借生活经验 妙解数学疑难 培养创新能力.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巧借生活经验 妙解数学疑难 培养创新能力.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2/6/2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巧借生活经验 妙解数学疑难 培养创新能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巧借生活经验 妙解数学疑难 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让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學处处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巧借生活经验 妙解数学疑难 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让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學处处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学****变得生动有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课堂教学入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73-01
一、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暴露思维本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的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我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四年级有学生30人,比五年级少4人,两个年级共有多少人?有一部分同学随口答道:“34人(30+4)。”我没有立即评判,而是指名他们当中的一名同学回答:“你比姐姐小2岁,意思是说姐姐只有2岁吗?”这名学生很快明白了自己没有仔细读题、认真分析题意。我趁热打铁,引导:“请大家仔细地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两个年级的总人数呢?”片刻的思考过后,学生明白了:要想计算两个年级的总人数,需要把四、五年级的人数加起来;五年级的人数是未知的,得先算出来。一道容易出错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都充满着无比的好奇。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生活情境,设疑引思,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追及问题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张三要追上李四,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同学们大都摇头不解,我话锋一转,又问道:“一个老奶奶步行能追上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吗?”同学们立即答到:“追不上。”“为什么呢?”“因为老奶奶速度慢,而汽车速度快。”“那好,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第一个问题,张三要想追上李四,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张三的速度必须比李四快。”“对”,我立即引入了“速度差”这个概念,告诉学生,张三比李四单位时间内多行的路程就是“速度差”。
二、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把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历,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之前,我先让全班学生从分配打扫操场的任务入手,让他们自主研究这项任务的分配方案,来揭示分配的内涵,在讨论中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从分配方案的不合理到合理,他们终于找到了科学的解决方案——按比例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