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8《孟子》两章
1. 作家作品
孟子 〔 前 372—前 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训练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邹人,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 “ 劳” “ 饿” 等艰巨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 能,担当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悠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 不了才能,才能只能从磨炼中来;
提示二:孟子说“ 生于忧虑,死于安乐”
,指的是人要能够经受
住挫折困窘的考查,在挫折困窘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在挫折 困窘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如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因此才能只会从奋斗中 来;
提示三:“ 生于忧虑,死于安乐” 讲的也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接受诫谏,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是 极端重要的,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 想,一个国家假如奸邪当道,佞幸弄权,统治者沉湎于安乐,丢失警 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6. 结构图解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生于忧虑 曾益其
生于忧虑 〔 正面〕 所不能
死于安乐 死于安乐
〔 反面〕 国恒亡
01 积存运用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米粟.〔 〕
拂.士〔 〕
拂.乱〔 〕
2. 说明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
〔1〕 环.而攻之而不胜 〔 〕 〔2〕 池.非不深也 〔 〕
〔3〕 人恒.过然后能改 〔 〕 〔4〕 〔 〕
〔5〕 兵革..非不坚利也 〔 〕
3. 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入.就无法家拂士
名师归纳总结
〔1〕 委.而去之
今义:
古义:
第 5 页,共 18 页
-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 城.非不高也
今义:
古义:
〔3〕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
古义:
4. 各写一个含有加点词意思的成语;
〔1〕 兵.革之利 〔2〕 寡.助之至 〔3〕 池.非不深也 〔4〕 得道多助.
5. 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指出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 是“
” ;
〔3〕 《生于忧虑,死于安乐》一文中谈“ 死于安乐” 这一内容的句 子是“
” ;
〔4〕 《生于忧虑,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 句子是
“
” ;
6. 翻译以下句子;
〔1〕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第 6 页,共 18 页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 古今有很多名言名句谈论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重要性,请各 写出一句来;
〔1〕 谈“ 天时” :
〔2〕 谈“ 地利” :
〔3〕 谈“ 人和” :
8. 品读先贤,传承中华文化;学校开展“ 走近孔子和孟子” 综合性学 习活动,请你以“ 我眼中的孔子是好学的” 为开头写一段不超过 100字的简短发言稿;
02 课内精读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第 7 页,共 18 页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回答后面的题目;
9. 说明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兵.革非不坚利也 〔 〕
〔2〕 委而去.之〔 〕
〔3〕 寡助之至.〔 〕
10.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哪一项 〔 〕
.不胜∕委而.去之
.∕得道者.多助
.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
.至∕天下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