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太极拳杂淡(四)]24式简化太极拳
问:先生,拳谱上的海底针是用手指尖点,先生您却用拳峰杵;扇通背拳谱上讲的好像是横劲,您用的却是直劲:抱虎推山的抱势似乎是肘弯用力吧?您的用法却是用肘尖摆打拳种是武术特性化的存在形式,特性无法推翻共性。拳种的存在只不过是表示传承途径和传承内容与其他拳种有差异,并不是说它什么都与别人不一样!长期以来,风格曾被视为拳种的重要标记,然而熟识太极拳历史的人都知道,风格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杨澄甫先生的太极风格,不仅与他的叔辈不一样,而且与他的兄弟也不一样,但是没一个人敢说他们家族上上下下练的不是太极拳! 因此对于习武者来说,一个人可以偏爱一个拳种、一些技术、一种风格、一脉传承,但实不宜以此“唯我独尊”。终归任何一个拳种都以形式独到为荣,而与独到相伴的则肯定是它的局限性。 问:太极推手难以与拳击散打抗衡,这一点已是不争之事实。太极推手竞赛推不出精彩,是四十多年的推手竞赛得出的结论。太极散手能否打出精彩来,估计很难,日前的以太极技术为主体的武术职业联赛大家都看到了,假如说这就是太极神功的话,那么我有理由怀疑此前关于太极拳的全部传奇的真实性,那打法、那水平,比拳击、散打等差远了,看了叫人难过。据职业联赛的组织人说,鉴于纯粹的太极招数不出彩,下一步打算再从其他拳种中选些招数与太极招数结成招数联盟,打造一个新的技术框架以规范竞赛。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就想起了数百年前的《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上的话:“今人以内家无可炫耀,于是于以外家掺入之――此学行当衰矣!”抚今思昔,令人感伤啊!请问先生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如何才能得以变更? 答:我可以确定一点,那就是太极拳不但可以精彩,而且能够精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太极拳肯定精彩过,假如它始终是近二三十年的德性,它不太可能持续到今日。因为在冷兵时 代,一个拳种的存亡是与它的实战威力休戚相关的,它只有胜出才有存在的资格! 太极拳精彩的年头,大致是在1850年至1930年前后的时段,在这一时段太极拳一门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名播武林。而此前太极拳尚鲜为人知,此后柔弱流派渐成主流,太极拳已经“耻为将种”了。 那么,当年的太极拳出彩的缘由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缘由: 1、练习者少,但练习者下工夫的多,有功夫的多。 2、外界对其知之甚少,因此少有专题对策。 3、重视实力和功力练习。 4、在遵守共性的前提下重视特性的张扬和发挥。各人有各人的风格,各人有各人的绝技。 5、重视拳打脚踢技术。 6、常常参加无规则打斗,输赢以一方无力再战或自动认输为准。 7、多数练习者在练太极拳之前即有肯定的名门功夫的底子。 综上所述,可知现在太极拳的打斗形象不养眼,有两方面的因素,外在因素是大家对太极拳技术已经不生疏,已经有了肯定的免疫力,内在因素是太极拳始终致力于自我弱化,实力不足、功力不足、无氧运动实力不足,尤其是打斗体验近乎空白,是严峻的不足! 要变更太极拳不能打不好看的形象,除了复原太极拳的实力训练和开放式打斗传统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重视对竞赛规则的探讨!我们必需醒悟地相识到,太极拳怎么打和用什么技术方法打,不仅仅取决于太极拳自身的技法招数,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竞技规则,从深层意义上讲,是规则确定技术,而不是技术左右规则。 从很大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规则就有什么类型的技术,规则的学术水平左右竞赛的风格并确定竞赛的精彩程度。现在的太极拳赛事不作为不精彩无人叫好,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缺少一套适合太极拳表现自我的竞赛规则。在这种状况下,按拳击规则还是按教打规则打,太极拳都处于削足适履的状态,它连步履正常都做不到,哪里还会有精彩表现呢? 太极拳高手当然可以适应各种规则的竞赛,就像太极拳前辈那样,这样的竞赛太极拳一旦胜出,其感染力和号召力将是惊人的。缺憾的是在当今太极拳界,这样能带着脚镣跳舞并且舞出精彩来的真正的大师已经难觅其踪了,我们不能拿大师的水平要求一般人,只能退而求其次。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自我弱化和功能转型诱导之后,太极拳要想重塑实战拳法的形象,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变更学术观念,提高竞技意识,树立强者形象。 2、变更训练体系、训练方法租训练内容,复原实力练习、强化拳脚攻击技术和打斗训练。 3、以客观务实的看法接受外界的规则、参加外界的竞斗,例如以太极拳的直击、挥击、抛击的拳法和前踢、侧踢、摆踢的腿法参加散打竞赛,事实上并不存在技术问题。因为这样一来双方的攻击武器的型号和数量相同,无所谓不对称不公允。假如不能获胜,只证明在此方面自己技逊一筹,不能怪规则不适。 4、制定自己的竞技规则,以适应太极技术的发挥和太极风格的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