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洞庭湖环境疏浚与生态修复.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洞庭湖环境疏浚与生态修复.doc

上传人:apaihuai114 2017/5/27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洞庭湖环境疏浚与生态修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洞庭湖环境疏浚与生态修复摘要: 由于泥沙淤积, 洞庭湖洪水位不断抬高, 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 降低湖泊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湖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根据洞庭湖环境疏浚规划, 通过对典型河段疏浚前后水情、水环境质量及承载能力变化等的对比,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洞庭湖疏浚后的水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等进行研究。关键词:洞庭湖疏浚水环境修复生态恢复 1 前言洞庭湖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的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三口, 每年大量泥沙进入洞庭湖, 其中约四分之一左右的泥沙由城陵矶注入长江, 四分之三淤积在洞庭湖。由于泥沙淤积, 造成四口洪道多呈淤积萎缩态势, 湖内洲滩滋长、芦柳丛生、滞流阻水严重,而且湖泊萎缩使得水系紊乱,相 2 互顶托干扰。从而导致洞庭湖区调蓄容积减少、洪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 在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 降低湖泊水体对各种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造成湖区生态环境的恶化[1] 。根据《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 2002 ), 按单因子法评价全湖平均类别为 IV类, 磊石、城陵矶、茅草街、目平湖、万子湖水质达 V类, 君山水质达超 V类。按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全湖平均综合污染指数 , 属于轻度污染。洞庭湖全湖主要污染物的分担率从大到小依次排前五位的参数为: 总磷、总氮、总***、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因此, 实施洞庭湖环保疏浚工程, 调整部分河段的河势、改善水流条件是增加水体纳污、自净能力, 改善环境条件, 维护生态平衡重大战略举措。目前洞庭湖环保疏浚规划已经完成, 本文通过对典型河段环境疏浚前后水情、水环境质量及承载能力的变化深入分析, 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洞庭湖环境疏浚的水环境修复效益和生态系统恢复效应进行了研究。 2 洞庭湖环保疏浚前后的水情变化洞庭湖环境疏浚改变了河道湖泊的过水断面, 纵坡比降及糙率等水力因素,这些水力因素的改变对洪水水位产生影响,尤其在河道上由于水力因素的改变值的比重较高,影 3 响更为显著。分析中首先使用二个典型河段, 运用水力学模型分析法和水文学资料分析法分析这些典型河段在疏浚前后对洞庭湖洪水水位的影响, 并以为此基础研究根据环境疏浚方案对洞庭湖各疏浚河段的水位降低效应进行分析。 环境疏浚对典型河段的洪水水位影响分析本研究洪水演算采用 SMS (地表水模拟系统)水力学模型, 区间的产流计算采用 SSARR ( 河流综合预报与水库调度模型) 水文学模型[2] 。典型年主要选择近期的主要大水年 1996 、 1998 、 1999 年。其中 1996 年洪水为四水遭遇型洪水, 1998 年洪水为 1954 年后长江流域全流域大洪水, 1999 年洪水为湖区区间及长江干流遭遇的恶劣组合型洪水。对3 个典型年, 分别选择疏浚前后的地形资料计算三个典型河段影响区的水位,在疏浚区每隔 500m ,模型输出一个水位值。计算的结果为:澧水洪道洪水水位降低 ~ ;南洞庭湖洪水水位 ~ 。 洞庭湖环境疏浚规划对洞庭湖洪水水位影响预测根据洞庭湖环境疏浚规划,疏挖总土石方量达 × 104m3 。而且由于增加了行洪断面的面积和湖泊容量,相应增加了洪道的行洪能力,增强了湖泊的调蓄能力, 对降低湖区高洪水位起积极作用。整个疏浚工程土石方量也就相当于洞庭湖增加了约 × 108m3 容积, 约占洞庭湖总容积( 城陵矶水位 米时容积 167 × 108m3 ) 的百分之二左右。 4 蕌采用前面已经建立的水力学模型, 经水力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如下: 蕌(1 )四水尾闾及淞滋河、藕池河及汨罗江疏浚段附近洪水水位的降低较明显。水位降低的程度与开挖的断面面积占总断面面积的比例及洪水级别有关。比例越大, 水位降低愈明显。洪水级别越大, 水位降低越小。在计算河段中澧水尾闾可降低高洪水位 ~ , 其余河段一般可降低 ~ ,但在扩卡的局部区域,有时可降低水位 以上。(2) 东洞庭湖洪水水位可降低 ~ , 南洞庭湖可降低 ~ 。湖区水位降低幅度仍然少于河道, 这种趋势同典型河段的计算结果一致。 3 洞庭湖疏竣的水环境修复效应洞庭湖河湖疏竣的水环境修复效应主要体现在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水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水域, 其水体能够被继续利用并仍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3] 。简单地说, 水环境承载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或“水环境(水体)纳污能力”,即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或纳污能力。对于河流、湖泊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