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颈源性眩晕的综合治疗体会]颈源性眩晕症状
摘要:颈源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四周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变更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压迫椎动脉[颈源性眩晕的综合治疗体会]颈源性眩晕症状
摘要:颈源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四周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变更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动脉血流量不足出现一时性大脑供血障碍,因而出现眩晕。在临床治疗上采纳理疗、牵引、热疗、推拿与中药分型辩证施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以干脆缓解局部的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取得比较志向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 综合治疗 中医辩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6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1879(2010)10-0022-0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个分型,颈源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由椎动脉供血不全所造成。颈部双侧椎动脉从颈6(或颈5)横突孔上升,有两根伴行静脉,其四周有交感神经网。供应大脑血流量的10%-15%,供脊髓、脊神经根等组织的血流量约占总量的90%。颈椎屈伸时对椎动脉的影响不大,不会引起供血障碍,但在向一侧旋转或侧届时,因增加了该侧椎动脉的张力,以致于供应大脑的血流削减。此时正常人往往可由另一侧椎动脉代偿以保证大脑脊髓神经根等的正常供应,而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椎动、静脉四周的软组织可因炎性变更、粘连而被固定,若同时有椎间隙狭窄,横突间距离亦即减小,可使椎动脉屈曲而致血管腔狭窄。钩椎关节有骨质增生及间盘侧方突出,可压迫椎动脉。颈椎后伸或侧弯时更明显,使椎动脉供血不足,产生颈椎病椎动脉症状,椎动脉硬化,管腔渐渐变窄,也可有类似症状。当头颈位置改变使血管腔变小,即诱发或使症状加重。由于钩椎关节增生,椎动脉可受到干脆的挤压而使管腔变小,从而影响该动脉的血流量,特殊是第5颈椎横突孔距椎体较近更易造成椎动脉的压迫,还可因为刺激了该处的交感神经而造成了反射性痉挛,则更加影响了椎动脉的供血量。此外颈椎病的发病年龄与动脉硬化同期,如患者同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就简单加速一时性大脑供血障碍,因而出现眩晕。 颈源性眩晕的典型症状是发作性眩晕,症状每与头部过伸位或转动到某一方位时出现,当头部脱离该方位时,症状消逝或明显好转,并伴有复视、眼颤,有时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耳鸣、耳聋等症状。在临床上,笔者体会以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通过理疗、牵引、按摩与辩证论治相组合,即协作理疗牵引及按摩手法干脆采纳物理方法以缓解局部的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并通过辩证施治赐予药物调阴阳气血的失衡,以取表里内外兼治,其方法如下: 1 理疗 (离子导入液自配或用成品药麝香舒活灵),通过药物离子导入,使颈部肌肉放松,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肌肉的痉挛。 -14KG的力气予以间隙性颈椎牵引30分钟,以增宽椎间隙,复原颈椎的稳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