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 路基土石方工程
、 桥涵工程
、 排水、防护工程
第二章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 各分项工程施工总顺序
、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侧向高侧顺序碾压。压实遵照先轻后重的原则,直到达到设计要求压实标准。根据路堤 的填筑高度,严格按规范要求检查压实度,每层填土资料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在雨季施工中,严防路堤积水,填筑表层表面应适当加大横坡度,以利于排 水,并注意天气预报,及时碾压成型,防止填土被雨水泡软。
进入初冬填筑路堤时,尽量昼夜连续施工,每天填筑的土层当天碾压成型。 保证填土不受冻害影响。
达到设计标高时要抓紧按设计要求整理路槽,修整边坡,确保路堤填筑质量 稳定性。
设计在填方路段的桥涵构造物要提前施工。桥涵两侧填土应特别注意,填筑 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台背填方最好与路堤填方同步进行,桥台附近配合小型 压实机械压实。台背回填和路堤结合部要特别重视,如后填台背时要先挖台阶,保证压
实合格。雨季应防止雨水流入,如有积水时要及时排除,确保台背压实质量,严防因桥 头填土沉降而造成的跳车。
半填半挖路基和填挖交界处的路基,结合填挖方路基的施工要求进行。填方 一般从低处开始,按距路基顶面的不同高度控制压实度标准,最后一层要相邻翻松挖方 地段,平整后和填方路段一起碾压成型。
质量通病:
路基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降;
路基纵横向开裂;
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 )
产生原因:
填筑顺序不当 高填路堤在填筑时未按《施工规范》要求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 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等©.
压实不足 高填路堤应按规定选配压实机具,按正确的操作规范及要求进行压实操
作,确保压实达到《施工规范》规定的要求。
,导致交界处发生不均匀沉降。或因为原地面与填料结构不 同,二者密度、承载能力不同,如填挖交接处软土、腐殖土等未清除干净或填筑方式不 对及压实不足,就会出现接合部沉降病害。
台后高填土下沉,其主要原因是柔性的填土与刚性构造衔接处,二者强度、稳定性方 面差异较大,加之填土压实不够而致下沉。
。•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水时,路基积水严重,无法自行排出。有的积水浸入路
基内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时也未排除积水就继续填筑,以致造成隐患。
预防措施
路堤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果原地 面不平,应从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后,再填上一层。原地 面纵坡大于12%地段可釆用纵向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压密实,但填至路堤上 部仍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机械压实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 cm。
细类土、砂类土、和砾石土不论采用何种压实机械均应在该种土的最佳含水量的±2% 以内压实。当土的实际含水量不位于上述范围内时,应均匀加水或将土摊开、凉干,使 达到上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运输上路的土在摊平后,其含水量若接近于压实最佳含 水量时,应迅速压实。碾压前应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符合 要求后方可进行碾压。若控制压实遍数超过10遍,应考虑减少填层厚度,经压实度检验 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压实还应遵循“前两边后中间风先轻后重以先慢后快”的压实原则以 保证压实质量。
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 : 5时,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满足摊铺和压
实设备的需要,且不得小于Im。台阶顶做成内倾斜坡。砂类土不挖台阶,但应将原地面 以下20 cm-30 cm的表层土翻松。填方相邻作业段交接处若非同时填筑,则先填筑地段 应按1:1坡度分层留好台阶;若是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衔接,搭头长度不得 少于2mo
不同性质的填料要分别分层填筑,不得混填,以免内部形成水囊或薄弱面影响路堤稳 定。在施工时要竭力防止雨水流入;对已有积水应挖沟或用水泵将其排除。对于地下渗 水,可设盲沟引出。当不得不用非渗水土填筑时,应在其上设置横向盲沟或用粘土等不 透水材料封顶。
本标段内有桥涵结构物,施工难度大、工期短,是影响工程总体进度、质量的重点 控制工程。
各施工队按流水作业法对本标段内各分项工程进行交叉施工,依次施工扩大基础、 涵体,涵盖板现制、架设,涵木板釆用集中现制。
钢筋的加工与绑扎
钢筋下料:钢筋下料时先核对钢筋种类、直径、尺寸、数量、计算下料长度,然后 用钢筋切割机切断。钢筋弯曲时在弯曲机上搭一个加工平台,然后按1: 1的比例放大
样,加工后的钢筋经检查合格后挂牌分类存放在整洁、干燥的场地内,严防不同规格的 钢筋混堆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