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一轮)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轮)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5/2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轮)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一轮)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成像 1 、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 →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凸透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放大的实像进一步放大 2 、显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3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1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放: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对光: 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境, 转动反光镜,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白亮的视野。(如图) 低倍镜观察: a.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用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 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下降, 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 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 c. 左眼看目镜内, 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 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2) 高倍镜观察 a.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b.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c. 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d.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3 )原理说明 1. 识别镜头: 2. 放大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放大的是物体的直线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放大倍数小,细胞物像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多,视野大; 放大倍数大,细胞物像大,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少,视野小; 3. 工作距离: 4. 明暗程度: ①光圈小,成像暗;光圈大,成像亮②用平面反光镜,成像相对暗;用凹面反光镜,成像相对亮③高倍镜下视野暗; 低倍镜下视野亮高倍镜下只有透过少量细胞的光线进入到人眼中, 就感觉视野一些; 低倍镜下透过较多细胞的光线进入到人眼中,就感觉视野亮一些。 5. 物像: 镜下见到的是完全的倒像, 但是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 即标本中细胞质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镜下仍为顺时针流动。 6. 污物的位置: 7.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见到的细胞结构有: 细胞壁、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核仁, 在质壁分离时可见到细胞膜, 有丝分裂时可见到染色体。 8. 玻片标本: 必须是透明的, 要使光线能透过标本内部。常用的种类有切片( 洋葱根尖纵切片); 装片( 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压片( 洋葱根尖临时压片观察有丝分裂) ;涂片(血涂片、自生固氮菌的临时涂片)。 9. 临时装片的制作: (1 )准备: 1.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 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2 )制片 3. 用镊子取材。(如:从洋葱鳞片叶子内侧的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4. 把材料(如: 撕下的薄膜) 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用镊子把薄膜展平。 5.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典型例题】[例 1] 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 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光量, 调焦观察 B. 低倍镜对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