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文档名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进展.ppt

格式:ppt   大小:11,666KB   页数:7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进展.ppt

上传人:qinqinzhang 2022/6/28 文件大小:11.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进展.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概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进而诱发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或极度降低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NQMI)和Q波心肌梗死(QMI)、猝死,约择素:反映血小板活性。
第十六页,共七十三页。
血清肌钙蛋白检测的意义
在CK MB正常的ACS中有30%~40%病人肌钙蛋白增高。血清肌钙蛋白>1ng/L即可作为心肌出现微坏死灶的判定标准,正常人血清中是基本测不到的。
血清肌钙蛋白的含量与心肌细胞坏死的相关性非常好,它可以检出1g心肌的坏死,一旦有血清TnT或TnI的增高,心肌微梗死的检出意味着比一般高危心绞痛病人更为严重,预示着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增加了5~10倍。
第十七页,共七十三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
第十八页,共七十三页。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
PURSUIT研究 :9461患者。高龄、女性、心率增加、收缩压减低、既往严重心绞痛、ST段压低以及心力衰竭征象等是预测发病30天内死亡风险的理想模型。
GUSTO II b :12142例患者 。上述因素+高血压、外周血管病和吸烟)
第十九页,共七十三页。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
TIMI计分系统 :预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就诊后2周内出现三重终点事件,即:所有原因的死亡、非致命心肌梗死或严重的需要紧急再血管化治疗的复发缺血事件。能更好地预测死亡 。
第二十页,共七十三页。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
TIMI计分系统所采用的七个变量包括:年龄65岁或以上;3个或是更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既往检查发现的冠脉狭窄程度超过50%;ST段偏移;过去24小时内心绞痛发作超过2次;过去的一周内服用过阿司匹林;肌酸激酶或其同工酶增高。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三页。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
最低计分:对应三重终点的风险为4.7%。
2分:发生率为8.3%。3分:13.2%。
4为19.9%。5为26.2%。
6或7分:对应的风险则为40.9%。
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三页。
UA的高危病人
心绞痛的类型和发作方式
休息性胸痛,尤其既往48小时内有发作者
胸痛持续时间
持续胸痛>20分钟
发作时***甘油缓解情况
含***甘油后短期胸痛不缓解
发作时的心电图
发作时动态性的ST段压低1mm
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三页。
UA的高危病人
心脏射血分数<40%
既往患心肌梗死,但心绞痛是由非梗死相关血管所致
心绞痛发作时并发心功能不全(新出现的S3、肺部罗音)、二尖瓣返流(新出现的收缩期杂音)或血压下降
心脏TnT(TnI)升高
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三页。
UA的高危病人
高龄(>75岁)
其它影响危险
分层的因素
CRP等炎性标志物
糖尿病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是三支病变或者左主干病变
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三页。
UA的低危病人
没有休息胸痛或者夜间胸痛
发作时心电图正常或者没有变化
心脏肌钙蛋白不升高
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三页。
UA的危险分层
低危组: 初发、恶化劳力型AP, 低≤1mm AP<20 min 肌钙蛋白:正常
中危险组 1个月内出现的静息心绞痛,48 h内无发作。 ST压低>l mm AP<20 min 肌钙蛋白: 正常或轻度升高。
高危险组 A:48 h内反复发作静息心绞痛。 ST压低>1 mm AP >20 min 肌钙蛋白:升高 B:梗死后心绞痛
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三页。
UA的危险分层
(1)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危险度分层上调一级,若心绞痛是由非梗塞区缺血所致时,应视为高危险组;(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E)<40%,应视为高危险组;(3)若心绞痛发作时并发左心功能不全、二尖瓣返流、严重心律失常或低血压(SBP≤90 mmHg),应视为高危险组;(4)当横向指标不一致时,按危险度高的指标归类。例如:心绞痛类型为低危险组,但心绞痛发作时ST段压低>l mm 应归人中危险组.
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三页。
UA的危险分层
低危险组:病情稳定1周以上可考虑行运动试验检查,若诱发心肌缺血的运动量超过BruceⅢ级或6代谢当量(METs),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