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二章供应链企业绩效 评价与激励机制
一、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于财务结果,在时间上略为滞后,不能反映供应链动态运营情况。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主要评价企业职能部门工作完成情况,不能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评价,更不能科学、客观地评价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不能对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而是侧重于事后分析,因此,当发现偏差时,偏差已成为事实,其危害和损失已经造成,并且往往很难补偿。
第一节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及原则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
根据供应链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和要达到的目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应该能够恰当地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而不是孤独地评价某一供应商的运营情况。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应突出重点,要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应采用能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要能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而不是仅仅反映单个节点企业的运营情况。
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要把绩效度量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的信息上去,因为这要比仅做事后分析要有价值得多。
在衡量供应链绩效时,要采用能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把评价的对象扩大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
四、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作用
用于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做出评价
用于对供应链上各个成员企业做出评价
用于对供应链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做出评价
对企业的激励的作用
五、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及原则
较之传统的绩效评价,供应链评价指标更为集成化,这种方法使企业能更好地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分析问题,而不单独从一个企业自身分析,从而反映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供应链绩效注重组织的未来发展性,加强绩效管理的前馈性。
绩效评价除了对企业内部运作的基本评价之外,还把注意力放在外部链的测控上,以保证内外在绩效上达到一致。
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并重,关注供应链的长期发展和短期利润的有效组合,实现两个目标之间的有效传递。
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注重指标之间的平衡。
第二节绩效评价理论
一、供应链管理思想对绩效评价的冲击
供应链管理下的绩效评价具有了新的特征:
较之传统的绩效评价,供应链评价指标更为集成化。
供应链绩效注重组织的未来发展性,加强绩效管理的前馈性。
绩效评价在除去了对企业内部运作的基本评价之外,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外部链的测控,以保证内外在绩效上达到一致。
并重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关注供应链的长期发展和短期利润的有效组合,实现两个之间的有效传递。
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注重指标之间的平衡。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般方法
(一) ROF(Resources, Output, Flexibility)法
(二)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三)ABC (Activity-Based Costing,基于作业的成本法)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侧重面
(一)供应链组织的角度
柔性
集成度
协调性
简洁性
稳定性
(二)供应链采购供应角度
提前期的评价
柔性的评价
鲁棒性的评价
成本的评价
(三)供应链物流角度评价
物流速度指标
物流的可变性
物流的可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