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黄河下游断流情况及趋势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河下游断流情况及趋势分析.doc

上传人:apanghuang17 2017/5/28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河下游断流情况及趋势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黄河下游断流情况及趋势分析摘要: 本文对黄河下游的断流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和评价, 对断流的成因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依据利津断面的分阶段最长断流历时( 天数) 趋势, 建立了数学预测模型,对 2000 年水平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黄河断流趋势进行了预测。关键词:黄河断流趋势预测 1. 断流情况概述 断流起始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径流观察工作始于 1919 年, 距今已经 86 年。但黄河断流,特别是长时间大尺度(河长)断流是近年来发生的事。 2 1960 年,黄河三门峡大坝建成蓄水,由于运用不当和考虑不周造成黄河下游花园口断面断流 25 天,高村断面断流7天, 利津断面断流 141 天( 利津断面长时间断流主要是因为其上游王庄引黄闸为引取水资源, 在河道中筑坝将水堵死所致) [1] 。除此之外, 一直到 1972 年, 黄河断流的“序幕”渐渐拉开,而且,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近年来的断流情况黄河断流自 1972 年起始之后,在距今( 1995 年8月) 不到 24 年的过程中,其断流频数、历时和河长,均不断增加。以利津水文断面为例, 70 年代的最长年断流历时为 21 天, 80 年代的最长年断流历时为 36 天。进入 90 年代后,该断面的年内断流历时急剧增加, 1991 年断流历时为 16天, 1992 、 1993 、 1994 年断流历时分别高达 82、 61和 75天。 199 5 年,仅 1-7 月份断流历时就已高达 121 天(见表 1)。 70 年代至 80 年代的断流历时,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5、 6 月份。然而, 进入 90 年代后, 黄河下游的断流历时迅速向冬春季的 2、3、4 月份和夏秋季节的 7、8 月及 10 月份延伸。从表 1 可见, 黄河利津断面非 5、6 月份的断流历时, 70 年代累计为 24 天, 80 年代累计为 37 天;进入 90 年代后的前 6 3 年已累计断流 154 天。在过去的 20 多年中, 黄河夹河滩断流仅 1981 年出现 2 天间歇性断流,而 1995 年7 月份却出现了有史以来连续断流3 天和间歇断流2 天的局面, 使黄河断流的河长高达 662k m 以上, 为黄河下游( 按花园口以下) 总河长 768km 的 % 。 断流引起各界关注 199 2 年黄河利津断面断流81天, 河口地区断流 128天。使位于河口地区的胜利油田、东营市和滨州地区的广大市民群众和农村人畜经受了难熬的缺水之苦,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山东省人民政府于当年的 7月8 日,以明传电报的形式, 特急恳请国务院采取果断措施, 解救山东燃眉之急。国务院收到电报之后, 立即责令国家防总紧急办理。国家防总随即电令河南、山东两省政府, 采取坚决措施, 严禁引黄灌溉用水; 电令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五省(区) 暂停农业用水; 刘家峡水库加大下泄水量; 黄河防总要精心调度水资源,并派员现场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4 1995 年1-7 月份, 黄河利津断面断流 121 天, 河口地区断流 153 天, 给胜利油田、东营市和滨州地区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河南电视台、黄河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河南日报、黄河报等新闻单位, 接连报道黄河断流情况和断流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山东省和河南省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统筹调度和限时限量使用水资源,以缓解断流带来的不利影响。断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2. 花园口断面来水趋势预测花园口水文断面是黄河下游来水把口断面。因而,今后一个时期花园口断面的来水量及其年内分配变化,对分析预测黄河下游的断流趋势至关重要。 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趋势目前,在黄河上中游地区,已建有大、中、小型水库 3000 多座,总库容约 510 多亿 m3 ,正在建设的李家峡、万家寨和小浪底等水库,将于 2000 年水平生效,届时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总库容将达到 660 多亿 m3 ,比黄河花园口断面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 560 亿 m3 多 % 。按照黄河规划预计, 2000 年之后,黄河干流还将兴建大柳树、碛口、龙 5 门等骨干蓄水工程,使黄河干、支流水库的总库容达到 980 多亿 m3 ,比花园口断面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多 75% ,相当于 70 年代以来花园口断面实测径流量的 倍左右。届时, 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资源, 即使考虑泥沙淤积影响等因素的作用,也会得到较为充分的调节和利用。黄河上中游地区已经建设的引水、提水工程近 5 万处, 正在建设的还有引黄入晋, 引大( 大通河) 入秦( 秦王川)、盐环定扬水等许多大型引黄、抽黄供水、灌溉工程, 这些工程建成后, 将给上、中游地区的工、农生产和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