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小麦虫害防治.ppt

格式:ppt   大小:9,108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麦虫害防治.ppt

上传人:qingqihe 2022/6/28 文件大小:8.8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麦虫害防治.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麦虫害防治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概述
麦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虫害造成的损失约10%,严重的约30%。
比如麦蚜传播病毒、不仅害虫本身造成危害,而且带来的病毒病也能造成严重的损失。(小麦黄萎病)
脒均处于敏
感状态。
第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第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第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第十八页,共三十五页。
第十九页,共三十五页。
麦蜘蛛
麦蜘蛛吸食叶片汁液,受害处呈现黄白色小斑点,后合并成斑块状,叶片枯黄。受害严重麦苗,整株死亡。麦蜘蛛大田初期为害麦苗出现黄叶中心,后扩散。
麦蜘蛛种类为麦圆蜘蛛、麦长腿蜘蛛,麦蜘蛛主要为害小麦,还为害大麦、燕麦、豌豆等作物和杂草。
第二十页,共三十五页。
发生规律
成螨、卵
越冬
小麦、杂草
冬季若温度偏高,仍危害
春:>5℃(圆);>8℃(长)
成螨产卵、卵孵化
田间发生盛期
(圆)拔节中期(3/下-4/上)
(长)始穗前后期
气温升高
数量减退
圆:4/中、下
长:黄熟前
卵越夏
10月,越夏卵孵化,为害秋苗,11月形成秋冬季田间数量高峰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二)、主要发生特点:
1、群集性、假死性、怕强光。
主要活动时间:圆:6-8时、18-22时;
长:8-18时,以15-16时最盛;
2、气候适应性
圆:8-15℃最适,>20℃大量死亡;RH>70%适宜;
长:15-20℃最适,>20℃不适;RH<50%最适;
3、主发类型田
圆:水浇地、低湿麦田量多,干旱田量少;
长:岗地、坡地量多,干旱田量多。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三)、田间调查(基层站、农户)
1、调查时间
秋冬季气温偏高的年份,11月份普查1-2次;春季小麦拨节后
开始至始穗前后每旬普查一次;春季气温偏高、少雨的年份,
春季调查应增加普查次数。
田间调查要于麦蜘蛛活动盛期进行。上午7-9时,下午4-6时,
阴天可全天进行。
2、调查方法
选择当地上午发生重的麦田、旱茬麦田、长热偏差的麦田开
展调查。
目测调查(苗期、返青期):目测每市尺单行长小麦全株
(叶背面为主)麦蜘蛛数量,每亩不少于5个点。
拍麦调查(拨节后) :使其坠落在下垫的白塑料布(或白瓷
盘等)上进行计数。每田5点,每点调查1-2市尺单行长麦苗。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四)、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轮作倒茬,旱作改种水稻,可根本控制麦蜘蛛为害。
增施速效肥,促进麦株生长,提高小麦对蜘蛛的耐害性。
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
重发地区用50%%拌种。将拌种药剂加种子
重量10%的水稀释后喷洒麦种上拌匀,堆闷12小时后播种。可兼治地
下害虫、苗蚜。
2、药剂喷雾
防治指标:拨节前每市尺单行长麦苗有螨200头以上,拨节后为500头
以上时,进行药剂喷雾防治。
药剂选用:阿维菌素亩有效成分克、或哒螨灵亩有效成分7-9
克、或乐果亩有效成分40克,兑水喷雾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小麦胞囊线虫病 小麦胞囊线虫病是由禾谷胞囊线虫(简称CCN)引起。我省1991年发现并报道发生该病害。目前淮北地区麦产区多县已有发生报道。此病害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麦、高梁、玉米等作物、牧草。
小麦受害一般减产10-30%,严重地块40%以上。
苗期小麦矮化,叶片发黄,类似营养不良或缺肥症。发病初期麦苗中下部叶片发黄,而后由下向上发展,叶片逐渐发黄,最后枯死。受害轻的植株在拔节期症状明显,受害重的在小麦4叶期即出现黄叶。
远望麦田为成团、成片稀疏状,严重田块见枯死状。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根部:根尖生长受抑制,次生根多而短,严重时纠结成团,根生长得浅并显著减少,分孽明显减少;后期被寄生处根侧可见先白色发亮后变褐发暗的胞囊,为识别此病主要特征。仅雌成虫期可见胞囊。胞囊老熟,即易脱落,往往调查不见胞囊,发生误诊,错作别病。返青拔节期根部有大量根结;
灌浆期小麦群体常现高矮相间的山丘状,成穗少、穗小粒少。根部可见大量线虫白色胞囊。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发生规律(资料报道)
孢囊内卵孵化的最适条件为土壤湿
润、地温10℃左右;如果中间不被干
旱打断,孵化可继续到秋天。通常每一
整季作物只完成一代。
长江中下游麦区11-12月平均气温9
度以上,播种后25-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