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事情总会一件一件一件做完的.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事情总会一件一件一件做完的.docx

上传人:mama 2022/6/2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事情总会一件一件一件做完的.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事情总会一件一件一件做完的
   带着安静的心情,100岁的黄苗子不再理睬尘世的颂扬抑或诟病,潇潇洒洒地乘风而去。    作为晚年享有盛名的文化老人,黄苗子的身份有许多,从政治上来看,他既当过国民党的政府要员,也曾被着不小的打击。虽然睿智的老人早已看淡生死,并且早在上世纪80年头就曾写过一篇名为《遗嘱》的文章,阐述自己豁达的生死观,甚至希望挚友们在自己生前就能把悼词、挽联等写好,“免得自己完全不知道”,不仅如此,若能相互朗读、批阅修改,那就更妙了。这番看似玩笑的话语,道出的是黄苗子的真实情感与唯物主义思想。正如已故漫画大师丁聪的夫人沈峻女士所说的那样,“他们这群好挚友在生死问题上的想法是很一样的,所以最终都选择不留骨灰,也不在这世界上给后人添麻烦。惦念他们了,就去读他们的书,看他们的画,这样多好。”因此,95岁忍受着巨大哀思的黄苗子,最终还是握起了笔,为妻子写下这样一段话:“郁风恒久离开了我们。她是个恒久乐观的人,她一生坎坷坎坷,但却慷慨多姿,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挚友、永留在那么广阔的人们心中。她是个总为别人操劳、支配的人,但自己不愿受人摆布,她最不喜爱别人为她哀伤。记住她的风度、爱心、艺术,这就够了。她是个魅力永存的人!”    这段话,既可以看作是老人为爱妻的送别,事实上也正是黄苗子对自己百年之后的看法。因此,在老人逝世后,三位子女黄大雷、黄大威、黄大刚共同发表了公开信,不举办任何追悼活动,不留骨灰,也不设灵堂。正如黄苗子所要求的那样,他们希望大家“只要记住父亲的幽默、达观、谦和就够了”。   面对指责    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失去爱妻之后的黄苗子多数时间都在医院静养,可屋外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却并没有遗忘这位老人。    2009年春天,一篇关于告密者的长文引起了巨大风浪。是谁出卖了知心挚友聂绀弩,甚至不惜以卑劣的告密手段来换得聂绀弩的牢狱之灾……作者的文字充溢着跌宕的情感,压抑的悲愤,极具煽动性。一时间,矛头指向了风烛残年的黄苗子。落井下石者有之,不明就里者有之,奋起反击者有之,而更多的则是人云亦云,仿佛发觉了惊天大隐私一般,原本艰涩辛酸的故事被当作消遣八卦那样,四处扩散着,谣诼与非议渐渐包围着黄苗子,越来越紧,越来越难。    斯时,97岁的黄苗子仍旧卧病医院之中。他的病时好时坏,由于经常要做透析,颈部装上了呼吸器。了不得的是,不屈的老人一次次挺过难关,显示出坚韧的生命力。当“告密门”瞬间爆发,事态愈演愈烈之际,原本院方和家属想实行隐瞒的方式,待风潮过后,再实行和缓的方式,将事务渐渐地告知老人。谁知某位探病者的漏嘴,黄苗子一下子把状况了解得一清二楚。惊奇的是,老人既没有激烈,也没有生气,更不准备参加其中,甚至多次告诫身边的亲人,不许他们去打名誉官司。理由有二,第一,该文作者是黄苗子老挚友的女儿,两代人的友情原本深厚,甚至该作者的书斋名都是邀请黄苗子亲笔题写的。其次,老人认为比起文革中受尽冤枉的很多老友所经验的遭受,这些经验根本算不上什么。始终信奉“不害人,也不被人害”原则的他只是悠悠地说了一句:“我是不会做那样的事情的。”据沈峻介绍,就在那段风波乍起的时间里,当年几位亲身参加的老挚友们依据文章所给出的材料一推算,另一位真正的“告密者”呼之欲出。然而,原本可以为自己洗刷罪名的黄苗子,面对指责,却并没有再多说一句,更没有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