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doc

上传人:彩凤w 2022/6/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
杨金梅 摘要:日本是最早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强国,比较日美两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理解美国当前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鉴于此,本文在分别介绍日本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背景、具体操作和购买潜在目标公司的股票比投资建设新厂更贵,理性的企业会选择投资建设新厂,从而刺激固定资产投资。除了以上美联储列示的渠道,笔者认为量化宽松政策还可通过以下渠道可以发挥作用。第一,汇率渠道。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市场避险情绪大幅上升,避险资金纷纷购入美元,美元指数迅速攀升至88,客观上对美国出口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后,美联储多次在公开场合释放将要实施QE2的言论,迅速压低了美元汇率。在联储正式宣布QE2之时,美元指数已经降至76的水平。第二,挤迫效应。通过大量集中释放流动性,市场通胀预期势必走高,从而迫使居民及早消费,企业提前投资。
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同,两次量化宽松的传导效果有所不同。从短期看,QE1效果比较显著,有效压低了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汇率;而QE2推出前市场已有较强预期,实际利率也调整到历史低位,因此,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汇率在QE2正式推出之前走低,正式宣布之后反而走高。整体来看,从2008年11月至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压低了美元汇率,提高了通胀预期,但是几乎没有压低国债收益率。

三、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

(一)政策侧重点不同
日本银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侧重扩大货币供给总量,缺乏对资产的结构性调整。从日本银行的资产结构可以看出,从2001年3月到2006年3月,货币投放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对国债和银行票据的购买,对资产抵押证券和股票等非传统资产的购买极少(%),表示日本银行的政策意图是通过向银行体系注入充裕的资金来鼓励银行向企业和居民发放贷款,而非直接支持企业和居民的融资,这与日本主要依赖间接融资息息相关。
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关注扩大货币供应总量,而且也侧重对资产进行结构性调整。在雷曼公司破产之前,美联储一方面通过定期竞标工具、一级交易商信用工具等渠道向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一方面通过减持国债回收流动性,其目的不是简单的扩大货币供给,而是提高金融机构的资产流动性、改善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定期证券借贷机制更是




彰显了这一政策意图。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公司破产之后,美联储不仅加大了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而且还通过直接或者间接购买商业票据、机构债、资产支持证券和国债来支持企业和政府融资和居民消费,表明在其资产和负债规模急剧扩张的过程中也注重对资产结构的调整。美联储之所以通过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证券的方式来扩大货币供应总量、调整资产结构,这是与美国主要依赖直接融资分不开的。
美联储对资产进行结构化调整的目的在于压力国债、资产抵押证券的收益率,从而降低公私部门的融资成本,进而扩大私人部门的融资规模。在联邦基金利率降到0-%的低水平之后,利率依然是联储货币政策的重心之一,只是不再是传统的短期银行间市场利率,而是私人部门的融资利率,救助金融机构、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和大幅快速降息都是联储用来拉低私人部门融资成本的政策工具。只有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下降到正常水平,私人部门才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