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机会均等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机会均等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doc

上传人:珍珠夸克 2022/6/2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机会均等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机会均等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杨静如 摘 要: 机会均等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文章在界定机会均等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研究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途径。
关键词: 会和条件,从而实现受教育者在机会、资源、发展上的相对均衡。
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分类发展。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式发展。均衡发展绝不是教育的平均主义,不是把高水平的教育拉下来,而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区规划、分步实施、分类发展。
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均衡发展不是一种模式,因为城市与农村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不同。城市与农村对教育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教育很难搬到农村去。因此,二元社会的城乡教育均衡只能是平等看待城市与乡村的教育需求。在制定每一项政策的时候,在做每一项规划的时候,都必须同时考虑城市和农村两个对象,都应使农村,即使是最边远的村庄也能从中获益。
均衡发展不是短期发展、单一发展,而是持续发展、整体发展。促进教育均衡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历史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当前最需要关注和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只有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才能获得真正的城乡教育均衡和有效发展。
三、基础教育机会均等中的现实问题
(一)城乡之间基础教育的差异。
城乡基础教育失衡是教育失衡的焦点。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的社会经济体制,城镇的教育事业由国家办,农村的教育事业主要由集体经济组织办,这是造成城乡基础教育失衡的主要原因。首先,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经费匮乏,学校建设产生障碍。校舍简陋,教学设备缺乏,一些边远山区学校连起码的办公用品有时都难以维持。绝大多数学龄儿童没有学前教育的机会,升学率低,辍学率高。其次,城乡师资力量差距显著,师资结构不合理是其显著表现。农村教师绝大多数学历较低,年龄偏大,新型学科教师匮乏。这些因素延缓了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的发展,使农村孩子失去了受教育机会均等的权力。
(二)区域之间基础教育的差异。
教育发展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教育领域的反映。目前教育发展的区域失衡表现为东、中、西部的教育差距。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凭借国家政策支持和自身的地理优势,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因此,东部基础教育经费指标平均是中西部的一到两倍。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的扶持,西部的教育发展有所加快,而中部的差距又凸显出来。
(三)学校之间基础教育的差异。
伴随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地区在办学中建立了自己的重点中学。这样就出现了同一个地区又有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分,同一学校又分“实验班”、“重点班”和普通班。重点学校重点班集中了本地最好的师资力量,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与其区域内其他非重点中学的差距逐渐拉大。这样造成少数重点学校与大多数非重点学校之间严重不平衡,“择校”风越刮越厉害。这一方面致使那些经济和社会实力弱的家庭子女处于劣势,而被排斥在优质教育之外,同时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学校在“择校”过程中收取的“择校费”成了学校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