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摘要
Resume
一、引言 1
二、作者介绍与写作背景 1
(一)作者介绍 1
(二)写作背景 2
三、法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2
(一)普遍主义——以波伏娃为奠基 2
二)差异主义——以亚马 逊网站的销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让芭贝里出乎意料的是这部小说竟然如此受欢 迎,而且没有一本书像这部作品一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畅销。妙莉叶•芭贝里是 一名哲学教授,不论是看待生活还是撰写作品都会从哲学的角度入手,同时她也 结合了文学艺术的风格,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更多的都是流露自然而然的感情, 利用自身的哲学功底、对艺术独特的感悟,塑造了作品中不同阶层、性格鲜明的 人物形象,从女性最熟悉的角度与经验讲述社会上关于女性的故事,也描绘了她 对底层社会人物的关怀和尊重。
(二)写作背景
女性主义一直以来就是世界瞩目的重点。法国大革命曾为女性带来了转折, 斗争也从这个时候正式开始。同时法国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女性作家,但是大部 分女性作家是从爱情的角度展开论述,她们无法更深层次的表达出现实问题。不 同于其他的法国女性作家,芭贝里利用不同的角度,以两个独特的角度写出贫富 与思想差距,以小人物衬托表现富人对穷人的偏见,塑造的主人公形象都是平平 无奇的市民形象,并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面对权利和财富所表现出来的斗争 同时也描绘了主人公身边的角色衬托当时的女性地位,《刺猬的优雅》这部作品 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以普通人的视角阐述道理,跳出了爱情的束缚,以另一个 新颖的角度论说对女性主义的观点和看法。
三、法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普遍主义——以波伏娃为奠基
本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以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为 奠基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而且从波伏娃开始,法国的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个被 世界所关注的地位,她曾指出“妇女似乎生来就地位低下,受制男人,所谓‘平 等'的抽象概念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一旦要付诸实施就会受到各种势力的抵制(西 2013)。”波伏娃倡议广大女性可以有勇气壮大力量并保卫自己。
在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出现的女性主义浪潮结束后,波伏娃首次将女性主 义归结到普遍主义的道路来,她从不同角度分析女性问题,探讨出女性受歧视的 根本出自男权制文化。女性处境是由男性决定的,根本意义上来讲就是男权制文 化决定的。在她品读完大部分男性作家的作品后,探究出其中塑造的女性人物都 反映他们内心的男性神话:女人们可爱天真、任人播弄、无知可笑,唯独没有独 立主观的性格特点,只是不可或缺的附属品。波伏娃反驳了妇女在政治、艺术、 哲学等领域鲜有伟大成就是因为妇女天生平庸的观点,认为“这是由于社会把妇 女限制在低人一等的地位上,从而使其发挥受限。(Beauvoir,1979)。”只要褪去 光鲜亮丽的外表,女性抑低的特点就完全暴露无遗。
波伏娃认为女性应该改变自己的“被动地位”,女性应该警醒,明白自身是 和男性相平等的。女性和男性一样,都是自由体,但社会却对女性有一定的偏见, 如懒惰、自私、卑劣,但实际上是和当下处境相关的,女人之所以平庸,与女性 不怎么与社会挂钩有很大的关联,包围女性人生的只有家庭带来的压力与束缚。
“两性只有相似才能真正平等(西,2013)。”女性一直以来就负责家务劳动, 如果要达到两性的平等,只有女性大量参与社会活动、工作,减少家务活的时间 比例,才有可能。普遍主义思潮主要集中反映女性参与社会活动,但她主张的某 些观点却遏制了女性的特殊性。
(二)差异主义——以西苏为例 普遍主义和差异主义在法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爆发的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 中已经出现两重天的现象。在女性主义浪潮中,是埃莱娜•西苏(Helence Cixous) 郑重宣告差异主义的降临。西苏的作品《美杜莎的笑声》也是关键的女性主义论 文之一。在此作品发行之前,性别差异并没有重要的地位,西苏把自己对女性主 义的探讨与想法融入在她的作品中,宣扬女性价值并推翻以男性为中心的思想。
西苏认为女性文本就是研究性别差异的,摆脱“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对 立,“女性写作”也是由西苏提出的,她号令女性从沉默中走出来,用另一种方 式抒发内心——写作,写作的力量是无法言喻的,女性可以通过写作,忘却实际 中被鄙夷的现象。写作承载着再生产生命,妇女的写作和欲望是紧密相关的,多 种多样的写作方式和女性的情绪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女性是在男权思想的社会环 境下遭到了歧视和偏见,而女性话语权的创立是一个解除男性统治的重要手段。 “女性写作”是超现实主义的实验文体,女性话语权的建立,让女性逃离了多年 的压迫,依靠一种独特的方式展露心声,正如西苏所说“通过写作,妇女从远处、 从常规中回来了;从潜层,从文化的彼岸回来了(埃,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