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供给侧改革的经济解释从理论上讲,供给侧改革适用于供给相对不足的时期。在供给学派的字典里,供需关系只有两种:一是供给绝对不足;二是供给相对不足, 或者说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不足并存(该学派不认可供给的绝对过剩,因此无力解释“大萧条”等经济危机) 。在供给绝对不足时期,企业部门的供给总量和样式、方式均不能满足居民需求。此时,萨伊定律大行其道。政府仅需鼓励生产,“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产品越多元化销售越快”、“一个企业成功可以帮助更多企业成功”。如若政府过多地干预和调控, 反而会降低供给侧的运行效率。在供给相对不足时期, 萨伊定律的适用条件不再。供给学派――萨伊定律 版――沿袭了生产和生产率决定经济的理论内核。他们对生产领域和管理领域实施改革, 改善经济结构性问题, 促进生产和生产制度的效率提升。此时, 政府对供给侧的适当干预, 就可以有效地修缮供需平衡,甚至继续引领需求增长。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机理, 即如何解决供给的相对不足。首先, 我们要了解此时的经济特征, 它们是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标的。一是国有企业比重过大。国有企业会占据大量经济资源, 容易导致相关行业供给过剩, 而其他行业供给不足;同时,这会制约市场的经济活力,引致供给效率走低。二是财政赤字攀升或者通胀高企。受凯恩斯主义影响, 当经济发展渡过古典时期、出现供给相对过剩之后,决策者会先行刺激需求。但事实证明, 政策运用不当会使经济陷入困境。比如, 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对私人部门产 2 生“挤出效应”,政府唯有“增加税收→保持开支→维系增长”;同时,流动性陷阱是宽松性货币政策的阿喀琉斯之踵,容易成为通货膨胀的温床。三是失业率增加。一方面, 结构性供给过剩会带来结构性失业; 另一方面, 世界各国的小微企业都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如果它们失去活力, 失业率必然会增加。其次, 针对上述经济特征, 供给学派的践行者开出了药方: 一是国企私有化。此举旨在裁剪国企臃肿, 减少对市场的行政性干预。这会带来改善供给结构、释放经济活力的双重功效。二是减税。根据拉弗曲线, 减税可以使个人和企业的收入更多流向储蓄和投资; 甚至在长期内, 减税可以扩大政府的税基,产生税收“自偿效应”。如此一来,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力都会增加, 就业率会增长, 供给效率就会提升。三是稳健的需求管理政策。一方面, 要缩小财政开支, 降低政府赤字, 促成“国退民进”;另一方面,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的速度相适应, 有效控制通胀。四是简政放权。包括去监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