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呃逆针灸治疗.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呃逆针灸治疗.docx

上传人:mama 2022/6/29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呃逆针灸治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呃逆针灸治疗
  R256.31 B1672-3873(2011)03-0084-01   目的:临床视察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呃逆的效果。方法:将124例患有呃逆病证的患者依据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有实证组和虚证组,应用针灸体穴的呃逆针灸治疗
  R256.31 B1672-3873(2011)03-0084-01   目的:临床视察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呃逆的效果。方法:将124例患有呃逆病证的患者依据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有实证组和虚证组,应用针灸体穴的方法视察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100%,获得满足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实践证明中医针灸治疗呃逆病症,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平安、无副作用、简单被患者接受和效果显著的特点,在临床上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针灸治疗 呃逆 疗效探讨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亦称“打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中医学认为,呃逆是以自觉胸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的病证。病因病机则由胃气上逆所致。胃处于中焦,上贯胸膈,以通为顺。若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则胃寒,过食辛辣则胃热;或情志郁怒,久则化火动肝,肝气上逆则犯胃;或久病脾阳衰惫,痰浊中阻;或热病胃阴被灼,虚火上逆等,均可导致胃气不降,上逆胸膈,气机逆乱而发呃逆。有实证、虚证之分。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膈肌痉挛而致,笔者应用中医针灸方法治疗204例,收到志向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24例中,男性48例,女性76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7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10天。   2 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主穴选取中脘、双侧内关、足三里、膈俞,胃寒加双侧梁门穴用艾条熏灸;胃热用三棱针点刺双侧陷谷、用泻法针刺双侧内庭、天枢以泻热;阳虚加双侧气海穴用艾条熏灸;阴虚加双侧太溪穴针刺用补法;肝气横逆加双侧期门、膻中、太冲针刺用泻法。每日针灸1次,针刺留针20至30分钟,虚症用艾条熏灸20分钟, 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至5天。   3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经中医针灸治疗,呃逆症状完全消逝,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为痊愈;呃逆症状基本消逝为显效;呃逆症状减轻为有效;呃逆症状较治疗前没有改善为无效(无无效病例)。    治疗效果 见下表。   4 典型病例   周XX,女,32岁,职员,2007年9月来诊,问诊:15天前由于与同事发生冲突后,心情始终不好,过两天后又出现胸部胀闷、饮食很少、嗳气、打嗝不止,影响谈话、呼吸、吃饭和睡觉,口服中药和西药均未见好转而来诊。查体:血压及脉搏正常,舌苔薄白,脉弦,其他协助科室及生化检验均无异样。结合中医理论辨证诊断为呃逆,病因是由过怒伤肝则气郁,郁则肝胃不和,引起气逆动膈所致;治疗方法用疏肝和胃,降气止呃的方法,针刺取双侧膈俞,中脘,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太冲,膻中等穴位,针刺手法用泻法,出现针感后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至3次,穴位局部出现胀痛沉重感即可,每天1次,针刺治疗4次后呃逆及各种症状渐渐消逝,饮食及睡眠基本正常,但胸闷症状还未消退,又巩固治疗6次后痊愈。3个月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5 探讨   呃逆一病,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景岳全书•呃逆》一书中指出:“然致呃之由,总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