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王船山“四德”思想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船山“四德”思想研究.doc

上传人:熙凤 2022/6/29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船山“四德”思想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王船山“四德”思想研究
齐安瑾 作者简介:齐安瑾(1984-),女,陕西榆林人,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4。王船山“四德”思想研究齐安瑾摘要:船山继承了宋明儒学统一宇宙论与道德论的思想脉络,对显然,在船山看来,道作为根本之道而衍生万物,万物生而有象,象按照数的不同序列运行,该“行”符合天道是为有德。就“天”、“乾”来说,“天”就是与道同生的“象”,“乾”则是符合天道运行的“德”,这也是《周易》之所以用“乾”而不用“天”的原因之所在。
船山“乾者德也”的深刻内涵在于他论证了以“乾”为表征的宇宙运行的德性特征,但此“德”性并非伦理道德性,而是符合天道生发运行的自然德性,是宇宙论意义上的德性,因此乾之德即为天之德,亦即为道之德,具体而言即《文言》中所说的元亨利贞此四德,如船山云:“故圣人见道之有在于六阳者,而知其为乾之德。知其德之乾,则择而执之以利用,故曰‘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也。”[9]在《诗广传》中,船山更是明确指出:“夫天之德、元亨利贞也”[10]。如此乾德、天德在船山的哲学体系内就得到了完全的统一,而天之元亨利贞四德也即成为船山四德论的首要内涵。如:
或曰:“元亨利贞,彖与文言殊矣,则文王、孔子非异意与?”曰:四德者,合体用而言之也。体一成,而用有先有后,有生有成。[10]
统天之行,元、亨、利、贞,而四德叙焉。[11]
而且在船山看来,乾之四德的特点即在于它是符合天道运行的自然之德,因此在宇宙论层面互为体用。他说:“乾具此四德,故以备万善而协于一也。四德分而体用自相为因,元、贞,体也;亨、利,用也;惟元统天下之理,故于事通而于心说。贞者,贞于其元。惟贞于仁,故通万变而心常安,乃必通乎事而理始咸得,说乎心而后居正不疑,则亨、利,用也而抑为体。”[12]显然元亨利贞四德具最高的善而统于一体,从体用角度来讲,四德分而元贞为体,亨利为用,但元通天下之理,贞下起元即通变而心安、通事而得理,悦心而居正,如此则亨、利自成,贞元自循,体用相涵而生。
总体而言,船山所论天德的内涵与特性仍然在宋儒宇宙论体系之内,即强调元亨利贞为天地宇宙自然变化的不同阶段,但他与宋儒理论上默认天道四德论、事实上却警惕并反思作为占辞的元亨利贞的道德内涵不同,他十分明确论证了元亨利贞作为一种自然之“德”而存在。
三、人德即仁义礼智
船山四德论的第二层内涵即人之仁义礼智四德,此“德”显然已非“天德”之自然之德,而是儒家伦理价值体系内的道德性之“德”。这是船山对孟子以来的以仁义礼智作为人内在的、根本的道德意识的伦理思想的直接继承。他说:





人之德、仁义礼智也。[13]
盖道,虚迹也;德,实得也。故仁、义、礼、智曰四德,知、仁、勇曰三德。[14]
船山此论的新意在于他提出了相对宋儒而言明确指称仁义礼智四德的“人德”这一范畴。但就四德与其他德性范畴的关系及其内在关系而言,船山可谓是对宋儒四德论的继续与推进,虽然此推进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也不失为其四德论的闪光点之一。
首先,就四德与“诚”的关系,船山提出“诚贯四德”。宋明以来,最先论述四德与人道之“诚”的关联是周敦颐,但他所论乃天之元亨利贞四德而非人之仁义礼智四德。他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15]他将宇宙之源作为诚之源,并用“诚”之“通”、“复”两个阶段来概括元亨利贞这一宇宙流行的过程。船山则从诚与心、性的贯通关系肯定了它对仁义礼智四德的统贯性质,他说:“仁义礼智,性也,有成体而莫之流行者也。诚,心也,无定体而行其性者也。心统性,故诚贯四德,而四德分一,不足以尽诚。”[16]显然,在船山看来,仁义礼智是性,诚则乃心,相对而言,仁义礼智有定体呈现,诚属心的性质,因此无固定形式,但诚却促成了性的流行。如此依据横渠心统性情之说,诚贯四德自然成立。
其次,就四德之统的问题,船山提出智统四德、知统仁等命题。宋儒论五常,一般以仁统义礼智信,但船山却一反此论,将知、智、信等理性范畴提升至首要地位,这显然是对明末王学末流空谈仁义心性局面的批判性反思。在船山看来,《乾》卦之《彖》即表明了“智”在五常中的首要地位。他说:“《彖》云‘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则言智也。今夫水,火资之以能熟,木资之以能生,金资之以能莹,土资之以能浃。是故夫智,仁资以知爱之真,礼资以知敬之节,义资以知制之宜,信资以知诚之实;故行乎四德之中,而彻乎六位之终始。终非智则不知终,始非智则不知始。故曰‘智譬则巧也’,巧者圣之终也;曰‘择不处仁,焉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