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以功效为核心的《中药学》教学法浅谈.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以功效为核心的《中药学》教学法浅谈.doc

上传人:啊的生娃娃 2017/5/29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以功效为核心的《中药学》教学法浅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以功效为核心的《中药学》教学法浅谈以功效为核心的《中药学》教学法浅谈《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及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灯知识的学科, 是中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作为中医学理、法、方、药四大框架的支撑之一, 《中药学》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因此《中药学》的讲授方法也至关重要。学生的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日后《方剂学》及其他临床学科知识的学****为了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为了提高中药学的教学效果,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功效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供同仁探讨。 1. 功效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对应教学法在讲授《中药学》课程之初,我们都会去强调什么是中药。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脱离了中医基础理论,就非我们所讲之中药。中医基础理论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之邪, 中药学的功效就对应地有祛风、散寒、解暑、化湿、润燥、泻火; 中医基础理论中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 中药的功效就对应的有 2 解表、温里、散寒、清热、补虚、泻实、滋阴、壮阳。[1] 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与中药学的功效紧密的联系起来, 既有利于学生对于药物的理解, 又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功效而未能达到活学活用、服务临床的宗旨。如麻黄功效发汗解表, 发汗力强, 善治无汗之风寒表实证。因患者以寒邪袭表为主, 寒主收引, 故无汗。桂枝功效发汗解肌, 善治有汗之风寒表虚证, 虽称为风寒表虚证, 实则并非虚证, 而为实证。患者以风邪袭表为主, 风性开泄, 腠理疏松, 故有汗。两药功效同为发汗, 主治证却有所不同, 如不详细联系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势必容易误解或混淆应用。 2. 药性、功效、应用的推理教学法中药药性和功效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如具有寒凉药性的中药多具有清热的功效, 具有温热药性的中药多具有温通祛寒的功效。因此,由中药本文由论文联盟理的寒凉性可以推导出清热功效, 由温热药性又可推导出温通祛寒功效。又如, 从五味角度讲,具有辛味作用的药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效。因此,由中药的性味可以推导出相应的功效。功效对应应用则贯穿于中药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麻黄三大功效对应三大应用。麻黄发汗解表之功效, 对应风寒感冒之应用; 宣肺平喘之功效对应实证喘咳证之应用。[2] 通过药性、功效、应用的推导过程,可使难记的中药 3 学变成了可以通过逻辑推导的知识, 而逻辑推导反过来又使学生因为找到了学****的规律从而增强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教师教学、学生学****有章可循。 3. 重视中药经典古籍,拓展教材功效《中药学》教材的编写来源于中药经典古籍,但由于学时等因素的限制, 教材内容无法全面详实。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 教师应适当拓展教材中未载入而经典中所记载的功效。如桔梗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为主胸胁痛如刀刺, 腹满肠鸣幽幽, 主惊恐悸气。在一些著名的方剂中也载入此药,如治疗心痛的活血逐瘀汤,治疗泄泻的参苓白术散,治疗心悸的天王补心丹等。[3] 而教材中对于这些功效并没有记载,《方剂学》中对于桔梗在此三方中的解释多为舟楫之官, 载药上行, 过于笼统。因此回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