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党内问责论文汇编.doc

格式:doc   大小:6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党内问责论文汇编.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5/29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党内问责论文汇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党内问责论文汇编 1 、建立和完善党内问责制问题研究黄明哲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9-05 “问责”是特别有威慑性的手段, 一旦“问责制”常规化, 它就能让官员的责权对等。行政问责制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已趋于成熟。如何使问责制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 本文就此作了一些探索。一、党内问责制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1、党内问责制的基本内涵所谓“问责”,顾名思义,即对责任的追究。党的责任意味着党组织及其成员履行治国理政的职能和义务。按照法律规定, 党员干部的责任应包括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道德责任。党组织及其干部违法行使职权时, 要承担法律责任。党的责任的理论前提是人民主权论, 党的权力来源于包括党员在内的人民的授权, 必须对其负责。从政治的角度来看, 行使权力和承担相应责任是不可分离的, 如果权力的行使者出现了违背民意的问题, 就应接受责任的追究。追求职、权、责的统一是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本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执政的过程中, 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如果存在滥用权力或因权力运行不当造成了公共利益或民众利益的受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既是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所谓党内问责制, 是指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制度的要求, 着眼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着眼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对党的各级组织及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党内权力和公共权力的过程中, 由于故意或者过失, 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党的执政宗旨和法定职责, 以致影响执政秩序和执政效率, 损害党员和民众的合法权益, 给党和国家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 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实施党内问责制, 目的就是要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出权为民所授。通过问责机制的约束和具体责任的追究, 唤起党员干部对权力来源、权力本质、权力行使的深刻认识和反省, 并内化于日常工作中,转化为对人民负责的自觉行动。 2、党内问责制的主要特征党内问责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党内问责制是全程提醒和全面问责的有机结合。党内问责制把监督管理寓于党执政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是一种管理的提升。二是党内问责制是制度约束和道德自律的有效结合。党内问责制既注重严明纪律, 又突出提醒教育、自我约束。党内问责制强调党员干部履行职责之初就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履行不好就会受到责任追究。这种规范化的管理, 使党员干部履行职责之初就有一条心理道德防线和制度高压线, 使这项制度真正成为告诫党员干部认真行使职责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仅是职责的力量, 更是道德的力量。三是党内问责制是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的双重结合。同体问责是指执政党系统对党员干部的问责,包括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纪检监察机关、新闻媒体以及党员群众对党员干部的问责;异体问责主要指民主党派和政协的问责。这样的问责制实现了监督主体多元化。四是党内问责制具有明显的教育和警示作用。这是从党内问责的效应上分析。党内问责制不是单纯地处分干部, 而在于事前监督提醒, 警示不要出问题, 由他律变为自律。虽然问责牵涉极少数人, 但教育、警示、影响的却是多数人。五是党内问责制具有为民性的根本特征。这是从党内问责的宗旨上分析。我党始终强调, 权力来源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 党内问责制从目标到整个规范、程序的设计,都始终围绕确保权力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落实“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二、当前建立和完善党内问责制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党内问责制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法律法规及实践依据的。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建立和完善党内问责制面临着许多困境和问题。 1、问责的意识缺乏。我国政治环境和行政环境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从历史因素来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党和政府是高高在上的命令发布者、指挥者, 没有追究相关责任的意识和规则。从现实因素来说, 党员群众缺乏追究党员干部侵权、失职、渎职等行为责任的意识。广大党员及群众面对高高在上的党员干部, 唯命是从、忍气吞声的服从意识没有褪掉。所以, 要建立和完善党内问责制必须强化党内和全社会的问责意识。 2、党和政府信息公开有限。党和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党和政府依据法律程序以法定形式公开与党员和社会成员利益相关的所有信息, 并允许党员和公众对党和政府信息进行查阅、引用、复制、收听、收藏的一整套规范和制度。党和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公民参与的必要条件, 是实行党内问责制的基础。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透明执政的建设力度,对信息公开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从整体上看, 信息公开仍然有限。缺乏足够透明的信息, 很难判断党员干部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从而使党内问责制的效果大打折扣。 3、问责标准含糊不清。首先,正副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