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预 防 艾 滋 病 教 育基 础 知 识 讲 座
导读:艾滋病,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陇南市等市的报告数近年逐步增加。
四是艾滋病已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特定人群感染率高。2014年1-10月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职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是农民,%;家政、%,%;青壮年是主要受感染人群,15-%,%,艾滋病向普通人群扩散趋势明显。
五是既往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艾滋病死亡人数增加。2014年1-10月,报告的艾滋病病人数为173例(其中既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转化为病人42例),%;艾滋病死亡人数为54例。
我国艾滋病疫情在学生中的感染情况
在学生中发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媒体称,我国15至19岁青年学生成艾滋病感染高发人群,国内报告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其中,20岁—24岁年龄组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比例,%%。在学生病例中,同性传播所占比例从8%%,排第一位;异性传播比例从4%%。
保护下一代免受艾滋病的侵害是教育部门的迫切任务,教育部门本身正遭受艾滋的侵害
摘自《艾滋、学校和教育:全球策略和框架》
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1、艾滋病(AIDS)
名称:
获得性免缺陷综合征
病因:获得性
发病机理:
免疫缺陷
临床表现:
综合征
病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性质:传染病
传播途径:血液、性、母婴
传播特点:人类普遍易感,速度快范围广
感染后:病死率极高,全球第4位死因
预防:无特异性疫苗,提高认识,
避免高危行为
治疗:尚不能治愈,但可延长生命,提高
生活质量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感染HIV后,开始免疫功能还未受到严重破坏,没有表现明显症状
3、艾滋病病人
免疫功能严重破坏,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4、艾滋病窗口期
一般2—12周
5、艾滋病潜伏期
平均8-10年,短者半年,个别长的20年以上
6、HIV在人体内的存在
HIV/AIDS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
7、HIV/AIDS者具有传染性的时间
窗口期、潜伏期、艾滋病期
8、谁会感染HIV
■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
■ 有些人危险性很大,有些人危险性
小或很小
■ 感染危险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 评价一个人的危险行为不能仅凭他
(她)是什么人,或不是什么
人,分析他们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HIV 抵抗力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不易存活。HIV对环境中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
HIV在外界抵抗力较弱,煮沸可迅速灭活,室温下液体环境中可存活15天,在物品上至少3日内有传染性,液体中加热56℃30分钟即可使HIV在体外对人T淋巴细胞失去感染性。70%酒精、10%漂白粉、%%过氧化氢等处理10分钟,可灭活HIV。
但紫外线或r射线不能灭活HIV。
艾滋病的传播
传染源
人是AIDS病原体HIV的唯一传染源。感染HIV的人是本病唯一传染源,包括AIDS患者和无症状的HIV感染者, HIV一旦进入人体,长期存活于人体内,成为持久的传染源。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各种体液均有传染性,体液中的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乳汁。目前认为主要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和血液,经破损的皮肤或完整的黏膜传播,其他体液,如唾液、尿液、眼泪、因病毒载量低,目前认为不具有传染性。
处在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窗口期是指感染HIV后到体内出现HIV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是2周-3个月。
艾滋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从感染HIV到出现临床症状,平均8-10年),HIV感染者无症状,体表外观等一般状况正常,与常人无异,但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染性的强弱与感染者体内的HIV的病毒载量、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等有关。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