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射频电路基础知识.ppt

格式:ppt   大小:1,475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射频电路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350678539 2022/6/29 文件大小:1.4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射频电路基础知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射频电路基础知识
第一页,共43页。
射频电路基础知识
射频电路的应用和分类
(Application For RF Circuit)
射频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参数定义
(Basic Theory and (50或60Hz)有时也要用RF的相关理论来处理.
第九页,共43页。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
RF传输线上的电压与电流比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由于电压和电流都是矢量,所以特性阻抗Z0是一个与信号频率相关的复数,它主要由传输线自身的分布参数决定:
Z0=SQRT((R+jωL)/(G+jωC))
当传输线的损耗很小时,可以认为R=G=0,信号频率对特性阻抗值影响很小,此时可以认为Z0为与频率无关的实数:
Z0=SQRT(L/C) 其中L和C为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
目有多数测试系统传输线特性阻抗均设置为50Ω.
第十页,共43页。
RF功率定义和计算
由于RF电路功率变化范围很大,传统的结性单位定义很不方便,,由如下公式可以对对数功率和线性功率进行互相转换:
A=10x(log10(B/1mW)=10x(log10B)+30
(其中A为对数功率,B为线性功率)
线性功率为1W时, 对数功率为30dBm
线性功率为1uW时,对数功率为-30dBm
dBm为绝对功率,dB用来计算相对功率,主要用来计算功率的改变量,如增益和损耗的单位.
第十一页,共43页。
不连续端口的功率分布(a)
RF功率沿传输线经过阻抗不连续端口时,有与光通过不连续介面的情况类似,入射功率会分成两部分:端口吸收功率和反射功率.
定性的分析:当传输线阻抗与端口阻抗相差越大时反射功率越大,端口吸收功率越小;反之当二者阻抗相差越小时,反射功率越小,端口吸收功率越大.
考虑两种极限情况:输入端口阻抗为0或为无穷大时,端口完全无法吸收功率,此时反射功率与入射功率相等,而端口吸收为0;当端口的输入阻抗与传输线阻抗完全相同时,输入功率完全被端口吸收,反射功率为0,此时我们称之为匹配(Match),实际电路中,为了让RF信号沿着设计的路径通过,所有端口间应尽可能匹配!
第十二页,共43页。
不连续端口的功率分布(b)
反射系数:传输线上一点Z(端口)处反射信号电压(或电流)与入射信号电压(或电流)之比定义为电压(或电流)反射系数Γz,该参数由传输线阻抗(Z0)和输入端口(Zi)阻抗决定:
Γz=(Zi-Z0)/(Zi+Z0)
驻波比(VSWR):传输线上波腹点电压振幅与波节点电压振幅之比为电压驻波比,或称为驻波系数ρ.
ρ =|U|MAX/|U|MIN=(1+ |Γz|)/(1-| Γz|)
当反射系数为0时,驻波比为1,当反射系数接近1(实际情况下不可能为1)时,驻波比取值接近无穷大
第十三页,共43页。
双端口网络和S参数(a)
我们可以将很多常用的RF电路简化为上图的双端口网络模型,其中:
端口1为输入端口,端口2为输入端口;
Zs为输入信号源阻抗,ZL为负载阻抗;
a1为端口1输入功率,b1为端口1输出功率(包括反射)
a2为端口1输入功率,b2为端口1输出功率(包括反射)
第十四页,共43页。
双端口网络和S参数(b)
定义:
a1=S11a1+S21a2 b2=S12a1+S22a2
a2=0时: S11=b1/a1
S21=b2/a1
a1=0时: S22=b2/a2
S12=b1/a2
第十五页,共43页。
双端口网络和S参数(c)
双端口网络: S11=b1/a1,可以认为是双端口网络输出端匹配时输入端口的反射系数.
双端口网络: S21=b2/a1,可以认为是双端口网络输出端匹配时的增益(Gain,此时双端口网络为功率放大器)或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此时双端口网络为衰减器).
双端口网络: S22=b2/a2,可以认为是双端口网络在输入端接上匹配负载后输出端的反射系数.
双端口网络: S12=b1/a2,可以认为是双端口网络在输入端接上匹配负载后的反向增益或反向插入损耗.
第十六页,共43页。
信号调制方法(a)
什么叫调制?
调制是将需要传输的信息编码和处理,.
为什么需要调制?
基带信号一般不适合直接传输,需要将其移至适合在传输媒介传输和频带范围内.
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利用较高的频带传输信号可有效降低接收和发送天线的尺寸(如语音信号不加以调制,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