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建设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4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779277932 2022/6/29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建设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建设方案
摘要
:“海绵城市”系统主要包括透水铺装地面、雨水管道、溢流雨水口、环保雨水口、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渗透塘等。以海新路与疏港通道立交工程为例,围绕“海绵城市”这一理念,结合立交排水系统和绿地微地形等,介绍厦门(m);f———下沉式绿地有效蓄水面积,(m2)。3)渗透量计算如下所示。ws=βkjasts(3)ws———渗透设施渗透量(m3);β———综合安全系数,取05;k———土壤渗透系数(m/s);j———水力坡降,一般取1;as———有效渗透面积,(m2);ts———渗透时间(s),当用于调蓄时应≤12h,渗透池(塘)、渗透井取≤24h。

设计疏港通道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结合一级公路),标准横断面采用计算行车速度80km/h,主线采用分离式路基以便克服地形高差,单幅分离式路基宽度1275m,疏港通道除分离式路基外,还设置了分幅桥梁上跨海新路,单幅桥梁宽度13m;设计海新路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结合一级公路),断面为整体式路基30m;本次设计人行道采用较成熟的透水性材料,绿化带设置下沉式绿地,机动车道雨水径流通过路缘石开口排入,机动车车道无下沉式绿地采用截污式雨水口收集雨水;高架桥雨水通过立柱旁设的落水管接入地面,在落水管及其周边50cm范围内铺装鹅卵石,雨水经鹅卵石消能后经卵石沟排入至雨水花园或渗透塘。本项目海绵城市工程采用“人行道透水铺装+下沉绿地+雨水花园+渗透塘”的技术措施,将道路红线范围内雨水径流汇集至下沉绿地、雨水花园、渗透塘,经滞蓄调节,当超过调蓄容积时,通过绿地中的溢流雨水口将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或排洪渠。1)雨水花园:本项目中央绿地内设置雨水花园,雨水经卵石沟汇流至雨水花园中,进行下渗及蓄水。雨水花园内设置溢流式雨水口,作为超过雨水花园调蓄容积的雨水的排水通道。雨水花园沟底高程比雨水花园岸线低025m,溢流雨水口高程比雨水花园岸线低010m,并将溢流雨水口与雨水管管进行连接,使超出下凹式绿地调蓄容积的雨水进入雨水系统。其结构见图3所示。2)渗透塘:本项目地下通道附近中央绿地内设置渗透塘,雨水经卵石沟及管道汇流至前置塘,经前置塘沉泥及消能后,经溢流堰溢流至渗透塘,进行下渗及蓄水。渗透塘内设置溢流式雨水口,作为超过渗透塘调蓄容积的雨水的排水通道。渗透塘沟底距渗透塘岸线110m,有效水深10m,溢流雨水口高程比雨水花园岸线低010m,并将溢流雨水口与雨水管管进行连接,使超出下凹式绿地调蓄容积的雨水进入雨水系统。渗透塘构造见图4所示。3)下凹绿化带:疏港通道分离式路基放坡绿地设计成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地面层低于机动车道边25cm。超高段车行道雨水通过进入先经分段设置的开口路缘石汇集流过卵石铺装,再经砾石缓冲槽后进入下凹式绿地,沟底高程纵坡与主线一致。车行道一侧采用采用切割法反开挖结构层,墙体现浇c20砼。4)卵石沟:桥面雨水通过高架桥立柱旁设置的落水管接入地面,在落水管及其周边50cm范围内铺装鹅卵石,降低雨水的冲刷作用,雨水经消能后流至周边卵石沟,卵石沟宽度为06m,高度05m。其结构层为:5cm河卵石+3cm水泥砂浆+15cm无砂透水混凝土。5)路缘石开口间距计算及偏沟式雨水口设置。a.路缘石开口流量计算路缘石采取倒梯形开口形式,开口宽度05m,依据矩形薄壁堰流水力模型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