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999 年 10 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一辆缆车正缓缓驶向山顶平台,到达目的地后,工作人员正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意外地事故发生了,缆车不可思议地迅速往下滑去,惊慌失措的人们尖叫声连成一片。缆车迅速滑行 30 米后, 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 110 米下的山谷中。?大家说,人们还有生存的希望吗?(没有),可是,一个年仅两岁半的小孩居然活了下来。原来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 小孩的爸爸潘天奇和他的妈妈贺燕雯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儿子高高举起。结果,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 而他的双亲却永远却离开了人世……大家说,是什么让年仅两岁半的孩子活了下来?对,是父母之爱,是爱的力量,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父母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看作者的笔下,父母之爱又是怎么样的呢? ? 地震中母亲的遗言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 看上去有些奇怪。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 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美]弗罗姆授课:李正梅作者简介弗罗姆是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主要著述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禅与心理分析》、《心理分析之危机》等。全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 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 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行为艺术。弗洛伊德(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则》等。马克斯·韦伯荣格【诵读文本,感知文脉】第一部分(第1~3段):自恋阶段被人爱阶段成长过程被人爱—爱别人—创造爱爱的原则幼稚和成熟第二部分(第4~7段):情感对象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第三部分(第8~ 10 段):总结全文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成熟时期少年时期 8— 10 岁 8岁以下刚出生阶段特 征年龄段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婴儿期) 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幼儿期)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童年期) 开始呼唤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过渡期) 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成熟期) 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 1、同是对孩子的爱,母爱与父爱的区别在哪里? 2读第⑥段,思考:在这一段的观点里, 母亲代表什么?父亲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