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悠悠戍边情.doc

格式:doc   大小:10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悠悠戍边情.doc

上传人:xcweywk961 2017/5/29 文件大小:1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悠悠戍边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悠悠戍边情一、国门情我数不清在国门前给多少人照过相了, 也记不清有多少人慕名来到绿树环抱着的国门前留影。每当看到人们在国门前逗留个个***满怀, 乐此不疲, 走时又是那样恋恋不舍, 使我便想起了生活在国门前的人们, 心中便荡漾起层层涟漪和眷恋……。国门是边境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它也代表着另一层意思, 那就是爱国思想。但凡来到国门的人都要到界河桥上望一望, 踩一踩那个用油漆划界的道道, 并一致要求摄影师把白道道和对面的房屋照上, 那种祖国在心中、我是边境人的自豪感溢满脸颊。生活在国门前的兵团人祖祖辈辈听惯了边防的哨声,看惯了边防的每一个角落,但他们仍然执著地守卫着界碑,守着、守着,自已也成了界碑。国门前的小家户,离边境只有几十米远。听长辈们说在铁丝网没有拉完全时,夜晚一个小解,便可走过边境出国了。守边者就这样在这个离边境线近在咫尺的地方站岗、放哨和种地, 每当一天的朝阳升起, 那些挥汗如雨的农工们用粗糙的双手, 紧握着光滑的锄头, 隆起山一样黑黝黝的脊梁, 在烈日下不停地劳作和耕耘, 你会发现他们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边境有“三边”之称, 即天边边、路边边、山边边, 同时又有“三到头”之称,即: 路到头、水到头、电到头。这些只能说明边境毕竟是边境, 他已经没有向前一步的空间, 之所以没有了这些空间才使这地方变得神圣而不可侵犯。然而, 边境也因“二多一少”而著称, 每个驻守在边境的兵团人都经历了“二多一少”的蹂躏和洗劫。“风多”让人谈风色变。位于吉木乃县的一八六团素有“大风天天有, 小风三六九”之称。该团五连离边境只有几十米远, 对面就是哈萨克斯坦, 有人说一八六团刮的风是“洋风”,这“外国风”挺怪,有时唱着“歌”出国, 有时吹着“口哨”归来。特别是“闹海风”袭来时, 鬼哭狼嚎般让人毛骨悚然, 冬天北风呼啸着, 狂风肆无忌惮地在地上打滚, 像无数条银蛇在跳舞,又像上万只狼狗在嘶叫。风雪弥漫,能见度极低,看不见路, 又下不了车, 飞雪如沙子又像刀子, 吹在脸上钻心地痛, 一下车风可将人吹倒。从团场到县城只有 25 公里,在这短短的路程中被吹翻过的车辆已不计其数, 被困在路上的事常有。一场场大雪将雪堆在路边,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特别是每年开春,6—8 级的大风和农工们作对, 将播进地里的种子刮出来。每年因为风灾给人们造成的损失就有几十万, 但是兵团人并没有被大风吓倒, 而是勇敢地接受了风的挑战。大风过后, 为了抢时播种, 农工们晚上打着手电, 开着车灯重播。人们与风灾不断抗衡, 使农业生产一年比一年好,小麦单产由过去的不足 250 公斤上升到近 500 公斤, 油葵单产由过去的不足 100 公斤到如今的 200 多公斤。“雪多”让人不寒而粟。六月天下大雪, 九月天刮寒流又是一八六团的一大怪事。听老人们说:“上世纪 70 年代的一场雪,下了三天三夜,将全团的人都困在了屋中,人们只能从窗户和屋顶上爬出来。”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又出现了九月份下大雪的先例, 并且一下就是一个多星期, 那年职工们经历了干旱、冰雹等灾害的袭击, 受伤的心还没有恢复又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雪灾。全团收获上场的 800 吨油葵被雪埋了个严实。雪停后, 全团职工用大小筛子将油葵和雪一遍遍分离, 分摊晾晒。由于无处凉晒油葵开始霉变, 职工们将家中能晾油葵的地方全都用上了。正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