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11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17/5/29 文件大小:1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选修六环境保护复****提纲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 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 环境的分类( 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结合政治对立与统一知识: 对立方面, 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 环境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 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 人类以主观需求, 主观认识评价环境, 力求以选择, 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 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 令其事与愿违. 统一方面, 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 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 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环境问题的表现: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 )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 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2) 人为原因 1.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根本性的原因)2.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 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 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 2 、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 3 、规模的全球性:举例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良性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 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2) 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 21 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环境污染的原因: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 湖泊> 地下水( 原因从流动速度, 更新周期, 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 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 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或动物中毒▲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 、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河道中不的净化作用见课本 2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 进程缓慢。人类活动( 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 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 1 、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 、污染物:石油 3 、危害: 直接危害: 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4 、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5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 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 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 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 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 2mm , 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宏观性控制对策: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 技术性控制对策。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 3. 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2)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 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