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生物医学工程回顾与展望.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物医学工程回顾与展望.doc

上传人:apanghuang28 2017/5/30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物医学工程回顾与展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生物医学工程回顾与展望作者:杨子彬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 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设备,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 始于 20世纪 50 年代,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 20 世纪 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2 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著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早的倡导者。 1977 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 1980 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教学工作, 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微镜的发明“解剖”一词由希腊语“ Anatomia ”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 17 世纪 LeeWenhock 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 m) 级水 3 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 DNA 等大分子结构。而 20世纪 60 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 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 级的微小个体, 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影像学诊断是20 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50 年代 X 光***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 X线 CT 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即计算机体断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 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 X线 CT 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 远远大于普通 X 线照片观察所得的信息。目前, 螺旋 CT(spiralCT 或 helicaletCT) 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和重建图像, 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 CT , 提高了 4 诊断准确率[ 1] 。医学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icresonanc e) 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 , 它不仅可分辨病理解剖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病在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 MRI 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断学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 MRI 、 MRA 、 FM RI、 MRS 发展。根据核医学示踪, 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 , 11C , 13N) 的原理, 创造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 ,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把 PET 列为十大医学生物技术的榜首。 PET 问世不过 30年历史,但它已显示出对肿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病学、器官移植,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 2]。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与 20 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5 介入医学问世介入医学是一种微创伤的诊疗技术。 Dotter 和 Judkin(1964 年) 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他们用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扩张治疗取得成功。 1967 年 Margulis 首先使用过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 diology) ,这是医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 197 7 年 Gruenzing 成功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 安全有效而倍受临床欢迎。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射频消融技术以及高分子(high-polymer) 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继问世,使介入性诊疗技术发生了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非血管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视为与药物诊疗、手术诊疗 6 并列的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之为 20 世纪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新领域-- 介入医学[ 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