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20-2021学年重庆巫溪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盲厨师
[俄国]巴乌斯托夫斯基
冬天的傍晚,维也纳近郊一间小木屋里,一个盲眼的老人——杜恩伯呼”,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出莫扎特琴技的高超。
: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倾听了即将辞世的盲厨师的心灵忏悔,并用音乐帮助他实现了最终的愿望。
E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比如第一段就写到狗,写狗的“奄奄一息”,写狗“衰老得不能叫了”,用以衬托其主人生命垂危,即将逝去。
⑵小说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⑶小说中的莫扎特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⑷有人说盲厨师灵魂上有瑕疵,但最终获得了真善美的回归。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⑴(5分)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
   ⑵(6分)①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暗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②结尾的景物描写,暗示了盲厨师灵魂得到洗涤和升华,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③首尾不同色调的景物描写,先抑后扬,反差强烈,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每答出一点给2分。
⑶(6分)①善解人意:能理解心灵有瑕疵的盲厨师;②乐于助人:愿意照顾玛利亚;③琴艺精湛:用破旧的翼琴弹奏出闪烁人性美的音乐。每答出一点给2分。
   ⑷(8分)①盲厨师终其一生,为了给爱妻治病偷过伯爵夫人一个小小的金盘子,是他灵魂深处的一点瑕疵;②他一生贫困落魄,弥留之际却没有半点怨言,而是关注自己灵魂的归依之所,希望有人能听到他的忏悔,体现了他的“真”;③他对女儿教育极严,不允许拿别人一点点东西,这是他的“善”;④他的人生牵挂就在于亲情,在莫扎特的琴声中,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眼前出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美丽景色,这是他人性中的“美”。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式生命
王博
精神总是要依附形体的,谈国学的精神和中国人的生命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把国学落实到一个形体上面,《四库全书》就是个代表。所谓四库,就是经、史、子、集,也称四部。
它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籍、最重要的知识和学术。中国传统的知识为什么是四部,而不是三或五?这本身就有特别的意义。数字“四”其实就是国人对于世界的理解,代表着方正和秩序。世界是方正的,国家是方正的。国学的“国”字,外形上就是方方正正的。仅仅有方正还不够。古代的中国人都知道圆比方高。圆这个东西很微妙,搞不好就落到了圆滑,就成了方正的反面。能够兼容方正的是圆融。还拿“国”字来说,方正里面有个玉字,这块玉就是生命,就是心。有心在“四”里面,或者说当心把“四”融化之后,方就成了圆。生命可以把方正融化。我们要用心将“经”“史”“子”“集”四部融化。
经典是什么?就是生命的常态。经就是常,“常”就是日用伦常,就是生活中不断实践,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它构成了国人生命的根基。经典是生命的常态,而历史则是生命的经验。我们每个人经历的事情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史书去经历自己生命中不曾经历的事情。历史是拓展生命经验的东西。从史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意识的发达。子部意味着什么?子部可以让我们充分领略到生命样式的多元化,是生命多元的展现。经部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般的生活方式,诸子却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生命感觉。读儒学能使我们了解做人的伟大和快乐,读《中庸》,读《荀子》,都能使我们有一种人与天地相参的感觉。而道家让你产生另一种感觉。人是什么?人在天地面前一无所有,太渺小了。不要说和天地相参了,人能够和天沾边就不错了。在儒家那里找到的是自豪感,是生命的健全,是伟大的感觉。在道家那里找到的则是生命的残缺,让你觉得自己其实没有那么伟大。墨家、佛教提供的也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样式。集部的诗赋是什么?是生命的内涵。生命不仅仅有道德、有理性,还有情感。我们需要宣泄自己,需要这样的知识。我们不仅生活在白天,也要生活在夜晚,我们需要哭泣,这是情的发泄。生命不仅是道貌岸然,也有脆弱,也有喜怒哀乐需要调整。
我还想从比较的角度进一步来谈一下国学的精神或者特点。从经部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什么样的精神?看到圣人意识的发达和宗教意识的淡薄。中国人的经典是世俗化的经典,是来自于人的经验,而不是像《圣经》一样的神的启示。古代中国人信圣人,可以和经典划等号的是圣人;不信上帝,即使信,也是兼收并蓄的:一个人可以同时相信三教,一个寺庙譬如安徽亳州的道德中宫,既有观世音菩萨,也有太上老君。
总之,在国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中国人的形象。一个具备了经史子集所代表的精神的人,一个有均衡生命的人就是中国人。当四部的知识在你的心里融化时,一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