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潼川二小班班(bān bān)通课堂总结
潼川二小班班通课堂(kètáng)总结
潼川二小(èr xiǎo)“班班通〞公开课总结(zǒngjié)
从第四周星期二开始(kāishǐ),到
潼川二小班班(bān bān)通课堂总结
潼川二小班班通课堂(kètáng)总结
潼川二小(èr xiǎo)“班班通〞公开课总结(zǒngjié)
从第四周星期二开始(kāishǐ),到第11周星期三止,历时8周的班班通公开课活动落下了帷幕,此次活动表达出以下几个特点,现小结如下。一、学校重视,保障有力
每周星期五前或通过短信,或通过电话了解教师公开课的准备情况,每周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工作进行安排。每一位蹲点的行政领导按要求全程参与了组内每个教师的上课活动,议课活动。向校长及教导处的领导除了挤时间听课外,还坚持对全校每天的上课情况进行巡视,保证了此次活动落到了实处。二、教师积极性高,参与面大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刚参加工作的年青教师,也有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有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有承当管理工作的学校领导,上课教师达91人,听课达646人次,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特别令人感动的是,童丽容、熊坤祥、刘春华、邓小明、即将退休,班班通技术也有一定困难,但想到是学校统一的工作安排,硬是克服困难,找人做课件,请人辅导计算机,给我们奉献了一堂堂令人感动的班班通课堂,展现了二小老教师良好的风范。我们常说,学校是在传承中开展,当这批老教师退休后,他们的服从工作安排,勇于挑战自我的品质必将影响着继往开来的二小人。还有姜晓莹教师,按
方案本应星期二上课,突然接到儿媳星期二要生产的通知,按说喜添孙儿孙女,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请个假推脱一下上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姜老师主动和组内教师协调并报学校,将自己的课调到星期一下午上。三、随堂不随便
此次公开课,是班班通环境下的一种常态课,不是优质课竞赛。但每位上课教师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很多教师还进行试讲或征求组内教师意见,做到了随堂不随便,力求在课堂上有所超越,有所提高,给自和我他人留下一个精彩。四、以课促研,推进了教研工作
课前研究教学设计,表达在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每位上课教师上课前都认真阅读教学参考,收集借鉴他人教学成果经验,再根据本班实际制定教学方案。可以说在这一堂课上花的功夫不说是平时课堂教学设计的10倍,至少也是5倍。这种带着任务钻研,带着任务的学习让教师们都有一个提升。它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教研形式。
课中,在有人听课的教学情境下,严谨的开展教学活动,克服和纠正平时教学中的随意。重温了有效的、标准的课堂教学中下师生的应有坚守。
课后,多人的评课议课,对上课者而言,来自评价者正面的,肯定的东西,强化了其有效的做法,促使其继续坚持;相反的那么是其改良的方向。对听课者而言,一是借鉴了他人的教学经验以为我所用,二是促使听课者带着思想听课,带着观点议课,促进了听课者理论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