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望庐山瀑布解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望庐山瀑布解析.docx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2/6/3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望庐山瀑布解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望庐山瀑布解析
  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望庐山瀑布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
  望庐山瀑布,写的,地球人都知道。这是“金子”,望庐山瀑布解析
  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望庐山瀑布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
  望庐山瀑布,写的,地球人都知道。这是“金子”,甚至比“金子”还贵重,是“钻石”,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很遗憾,这首诗被不少老师当作“石头”、“土疙瘩”在教了。
  曾经听老师上这首诗,让学生想一想,李白到底是站在哪个地方看瀑布的。然后呢,出来几幅画,让学生辨别一下,“站在这儿!”“不对!”“站在那儿!”“不对!”最后搞得学生一头雾水,李白到底站在哪儿?他不会是坐着直升飞机望庐山瀑布吧?
  其实,读诗,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抓“诗眼”。题有“题眼”,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写《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眼”在哪儿?一个字——“钓”,“独钓寒江雪”的“钓”,这是它的“诗眼”。那么,《望庐山瀑布》的“诗眼”在哪儿?我们不妨一句一句地找。
  先看头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东西用“挂”?窗帘、字画、户外的大型广告……那个用“挂”。李白说什么“挂”?“瀑布”。他写瀑布,没说“流”、没说“泻”、也没说“在”,他就说“挂”,瀑布挂在那儿。
  这是何等的笔力!李白是什么?“谪仙”,“谪仙”是“仙”,犯了天条被贬到人间的。贬到人间还是个“仙”呀,是“仙”,写出来的诗就有“仙境”,有“仙气”,有“仙味”。看看这个“挂”字,多有“仙气”。大家想想,瀑布是动的,“挂”呢是静的,什么写法?化动为静。这种化动为静的效果,就是上常讲的“陌生化”。不信,你写成“遥看瀑布泻前川”试试,那就一个字儿——俗!俗不可耐!那是三流诗人用的字儿,李白不是一流,是超一流,他会用“泻”?鬼都不相信!他用谁也想不到、谁也不敢想的字儿——“挂”。一“挂”,仙气就出来了。
  那么,如此巨大的瀑布,谁把它“挂”起来的?人有这般能耐吗?没有!谁有?大自然!只有大自然才有这般能耐、这般神力。面对如此奇迹,你心动吗?你震撼吗?你敬畏吗?
  “挂”是诗眼吗?不是。“诗眼”在哪儿?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全诗至此,境界洞开,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夸张啊!其实古人写七绝有一个基本套路,叫“启承转合”。第一句“启”—— “日照香炉生紫烟”,第二句“承”—— “遥看瀑布挂前川”,第三句不能再“承”了,一“承”就落俗套了,要“转”——“飞流直下三千尺”,最后“合”—— “疑是银河落九天”。到了“合”句,意境全出。很多情况下,“诗眼”就落在最后一句。
  这一句,把艺术的想象和夸张推向了极致。问题是,这样的夸张合理吗?“燕山雪花大如席”合理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合理吗?“疑是银河落九天”,那银河真要落在地球上,完了!那是地球末日,这夸张合理吗?全诗的秘妙就在这里。银河从九天之上落了下来,这夸张,既充满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同时,又是如此合情合理,符合生活的逻辑、情感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