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薄膜电池热风险隐现.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薄膜电池热风险隐现.doc

上传人:香菱 2022/6/3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薄膜电池热风险隐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薄膜电池热风险隐现
孔 鹏 近期薄膜电池的需求可用极其火爆来形容。2008年6月的德国光伏展上,2008年产能仅30MW的台湾绿能,待签约订单量达到200MW,是2009年产能6倍;宇通光能尚未量产,也取得订单60MW。与此相应薄膜电池热风险隐现
孔 鹏 近期薄膜电池的需求可用极其火爆来形容。2008年6月的德国光伏展上,2008年产能仅30MW的台湾绿能,待签约订单量达到200MW,是2009年产能6倍;宇通光能尚未量产,也取得订单60MW。与此相应,继太阳能组件热、多晶硅热之后,薄膜电池又成为国内光伏领域新的投资热点。2008年6月,天威保变计划投入32亿元用于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江西赛维宣布在南昌建设全球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2008年7月,强生光电25MW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赣能股份宣布组建合资公司,建设目标为年产能50MW的非晶硅光电薄膜电池生产线。此前,无锡尚德、孚日股份、拓日新能、综艺股份等公司也都纷纷宣布进军薄膜电池领域。

关键设备技术不足,原材料受制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非晶硅薄膜就被研制出来,但由于转换效率只有多晶硅的一半,一直未能得到普及。最近几年光伏产业的日渐受宠,引发了硅材料的供应危机。硅原材料价格的暴涨,使得薄膜电池再次浮出水面。2007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400MW,较2006年的181MW大幅增长了120%,%提升至12%。但是,兴业证券行业分析师王雪峰指出,薄膜电池毕竟处于发展初期,面临多个问题的制约,如工艺成熟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缺少成熟设备制造商,有的还存在工艺技术的专利权等问题。从各类薄膜电池内在因素来看,不同的薄膜电池还有各自的缺点,或转换效率偏低,或环境安全问题,有的存在原材料资源稀缺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后一一解决。
薄膜电池的关键设备技术和原材料主要由国外企业控制。由于薄膜电池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并未形成通用技术和通用设备,目前提供大尺寸薄膜电池设备交钥匙工程的主要是美国的应用材料公司(AMAT)、瑞士的Oerlikon以及日本的ULVAC三家,前两家占领了大尺寸薄膜电池的主要市场,其他企业尽管也有进入这一市场,但占有率较低。国金证券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张帅指出,设备折旧是薄膜电池的主要成本之一,根据目前市场报价,同容量薄膜电池生产线的价格是晶硅的6―10倍,且薄膜电池技术更新速度快,设备更新的周期相应也会比晶硅更短,对薄膜电池生产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帅强调,目前薄膜电池主要原材料均为国际巨头垄断,价格高且供应无保障,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隐忧。薄膜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玻璃(导电玻璃及其他玻璃)、EVA、靶材以及气体。薄膜电池对导电玻璃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厂商实力较弱,市场主要由日本NSG和美国AFG瓜分,随着国内薄膜产量的爆发,很有可能出现供应紧张的格局。靶材目前的国内供应仍被国际大厂把持,德国贺利氏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另外,国内目前没有企业生产硅烷,而主要国际大厂扩产有限加之LCD等需求量居高不下,硅烷供应仍偏紧张,价格维持高位并不排除继续上涨的可能,是国内诸多新进入薄膜行业的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