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初探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初探的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5/31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初探的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初探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逐步繁荣和发展,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变高,为了国家战略需要,教育部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这一学位,但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困扰着旅游专业硕士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 2010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 630 万人,比上年增加近 20 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研究生人数将近 40 万,但是,毕业人数的井喷也带来社会就业的压力。伴随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人数供求比例失衡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教育部 2010 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做好 2011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 2011 年硕士生招生计划的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存量部分要将学术型的计划按不少于 5% 的比例调减,用于增加专业学位计划。”为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改革学校授权审核办法,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规模, 2011 年专业学位硕士生占硕士生招生比例达到 30% 。在目前的研究生考试中,共有 39 个专业开设了专业硕士。新十三大学科门类中,除了哲学类和理学类没有对应的专业硕士,其他十一个门类都有相应的专业硕士。其中,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自国务院将旅游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之后,便备受关注。笔者预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将是旅游管理教育培养的重要趋势。 1 旅游管理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特征与专业硕士相对应的是学术型硕士,侧重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的学术型人才,所以,学术型硕士在教学上以灌输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虽然也很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但是由于学科限制和培养模式的缺陷,往往学生重学****轻研究。. 虽然我国培养旅游管理学术型硕士是为了培养一批旅游科研人才,但实际情况是旅游管理硕士从事科研工作的比例不高,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就业。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需求素质最看重的前 5 个指标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意愿强、可塑性高;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大多研究生是本科毕业之后直接攻读硕士学位,所以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人际关系处理等非认知技能的缺乏是研究生就业最大的障碍, 据笔者调查,旅游管理硕士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遭到“冷遇”,最大的问题就是专业实践性不够强,缺乏从业人员基本素质。这也就意味着,国家在旅游管理学术型培养模式上很多努力是得不偿失的。而旅游专业学位则不同,它的培养目的是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适应旅游行业和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所以旅游专业硕士的培养无论是再培养目的上还是培养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招生对象一般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这就意味着旅游专业型硕士在学****的目的上更加明确,它显然是因为在社会上缺乏某种思维模式或者专业知识才来学校进行深造,所以在教学上更加更注重与时俱进,更注重案例,更注重实操训练;二是培养分为在职培养和全日制培养两种,主要以在职培养为主,这就强调了学校需要与企业、工作部门紧密联系,只有将学校和社会两大需求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培养出符合标准的旅游专业型硕士专门人才;三是再培养方式上以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老师和学生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