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园园务管理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与保教质量
本学期我园依据幼儿园实际存在状况,加强了教研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学习活动。我园采纳参加式学习形式,共同理解细读教材,共同备课,使老师了解教材的不同
其次,不断加强骨干老师的梯队建设,充分发挥高级老师、骨干老师的辐射作用。对不同层次的老师实行分层培育的方式。接着仔细抓好新老师试用期的培训工作,为他们找寻一位阅历丰富的老老师,落实详细的师徒结对方案,使其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教化工作,为幼儿园注入簇新“血液”。通过老师“六仔细“的检查,进一步修改考核制度,把老师的各项综合素养与考核干脆挂钩,既增加了老师的教化教学实力,又促进了老师的工作主动性。本学期我园两位骨干老师均通过了区A级课活动,多位老师论文获奖或发表。
一学期在惊慌而又劳碌、开心而又充溢中结束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项活动的开展、胜利都离不开我们每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在这个充溢挑战、充溢朝气、聚满人气的新世纪,我们将不断努力,不断摸索,以使我园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更好地为幼教事业做出贡献。
五、调整课题成果,在思索中总结
我园的十一五课题“农味”主题活动课程园本化的实践与探讨已进入探讨的第五个年头,接近结题阶段,但在实践探讨中,只觉得越往下探讨,需思索的地方越多,也越来越有味道。
1、网络管理成推手,监督每月探讨不落空
我们的课题从立项起先,正好赶上课题网络化管理的推行,经过几年的不断修正、规范,网络平台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成了一种督促,使我园的课题探讨工作更加注意过程,更加便捷、规范的为课题探讨服务。
除了上级规定的六大板块外,我们还在内部论坛设立课题探讨区及课题资料库等,使网络化管理更加细致化、更加贴近一线老师。
2、整理探讨内容,探讨下一步探讨方向
通过前面几年的探究探讨,我们课题已形成一套较为有序的探讨步奏,但也存在许多需修正、改革的地方,本学期,我们把重点放在重申已有“成果”及丰富完善探讨成果上,并形成探讨专题,有前期的的小组研讨活动,并分成三个流程进行,从教科组长对已有园本课程资料的梳理,到已实践过老师的阅历沟通,再到最终的“将实施”组的针对性探讨,这样有层次性的沟通探讨,充分利用了本园已有资源:物力资源及人力资源,使老师对本年级组将要探究的园本课程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起到了很好的传递作用。
接着,进入实践探讨阶段,通过幼儿参加、实地操作等探究手段,了解本次修改后的内容是否更加适合当地幼儿发展及目标的完成,此外,在实践后,再次以小组形势绽开沟通探讨,这一次大家都能从自身教学动身,将阅历共享,并能提出疑问与建议。使课题研讨活动真正做实,不是做表面文章,也能更好的帮助老师专业成长!
我们还通过审议、研讨、整理等探讨手段,将《中国瓷》《老鼠娶亲》《小小一粒米》等“农味”探讨成果形成本土化的主题活动专辑,成为我园的特色课程,也服务于园文化建设。
本学期主要是重申与修正工作,也在探讨—实践—再探讨中明确了经后的探讨方向,即如何让“农味”更好的服务于幼儿成长、服务于老师的发展。
六、搭建“农味”探究平台,让绿色校内文化更显风采
成为“绿色”幼儿园是我园的办园目标,它既是物质层面也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在近几年,绿色环保活动和节日文化活动结合开展已成为我园文化建设的一项常态工作,在秋季学期,我们开展了“剪个红红中国年”等以节日文化教化为主的特色文化活动,在本学期,以课题“土玩意儿”探讨契机,结合春季万物醒悟。
易于种植等特点,在园内开拓出“大树农庄”专题研讨活动,通过种植、养护、创意等系列活动进行宣扬与普及绿色文化,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惜环境、健康生活的好习惯。同时,还通过最美笑脸征集、生活材料贴贴画、蔬果“瓜瓜乐”、“春种夏收”等寓教于乐的互动活动,向幼儿传递欢乐生活,体验主动生活的可爱之处。
大树农庄的开拓,不光为科研工作的开展供应的可探究的平台,使“农味”活动不再局限于“纸上谈兵”,带给孩子更多的是可看、可听、可做的感官体验,而孩子的自然表现是给老师开展活动最真实的反馈,使我们的探究探讨更加真实有效。此外,距“农味”艺术长廊后,大树农庄也必将成为我园的一大亮点,假如说“农味”艺术长廊是展示体验区,那么,大树农庄则是更加实实在在的探究实践区,也是我园更好的开展课题工作的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