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建设建筑规划设计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工程案例对工程的设计思想、总平面设计、交通组织、空间组织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设计 交通 空间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包含医疗主楼一栋,裙楼(门诊、急诊、医技)楼高3脑传递检测信息等先进手段可以清除挂号处、取药处的长龙,减少工作人员繁重而重复的简单工作以及病人的盲目奔波,还可以利用自动式电脑终端介绍医院特色、软硬件设施等,树立医院形象,改善与外界的沟通。
合理布局医院内各大块功能分区,达到流线便捷,减少交叉,服务半径均匀,也是达到高效化现代医院的重要手段。
3总平面设计
根据地形与考虑西、南边干道交通噪音的影响,整个医疗区规划中部偏东,利用入口绿化广场和开敞绿地用地有效阻隔噪音。整个医疗、办公区采用相对集中式布置。设计中以一条带庭院的南北向“医疗街”为空间主轴,串连门诊楼各部分功能空间;门诊部各功能空间以枝状标准单元“生长”于空间主轴上,中部形成多个庭院空间,东西两侧庭院错位布置,带来丰富的空间变化。枝状标准单元使医院具有理性的肌理,功能布置可灵活置换,它的“生长性”使医院具有分期建设的可能,同时也留有发展的余地。枝状标准单元端部以连廊联系,形成相对独立的医护廊,使医护人员的流线与病人流线区分。医技部位于医院街后部偏东,利用一个较大的绿化庭院与之相隔,处于住院、急诊、门诊三者之间,能兼顾三部分的使用,集约高效。急诊部位于门诊入口东侧,在东面规划路开设主入口,方便急诊人流及车辆到达。
住院楼位于医疗街的北端尽头,采用“Z”字形体量,使两个护理单元减少相互干扰,保证所有房间均能南北通风、具有良好的采光与景观。两个护理单元共用垂直交通核心,高效集约。住院楼南侧和北侧均留有大片集中绿化用地,为病房提供良好的景观环境和为病人提供康复休闲公园。
、急诊、医技部
门诊、急诊、医技部顺着中轴医疗街呈树枝生长形态布局,三者之间基本呈品之形排布,联系集约紧密。首层门诊部入口设3层通高大堂,从南往北分别为挂号厅、药房和侯药大厅、儿科门诊;首层西侧端头为外科门诊。二层西设置独立的vip门诊,首层设单独出入口。西翼安排眼科和中医科、皮肤性病科。东翼为内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三层医疗街东侧安排妇科和产科。门诊各层设收费窗,方便病人。西侧三层安排行政办公区,三层布置行政办公室以及300人、小会议室;四层安排图书馆,病案室等。行政办公区在首层西侧单独设门厅及电梯。
医技部位于医院街东北侧,采用现代化集中式设计。首层为放射科,设X光室、CT、DSA及共振室等。与门诊急诊、住院部有直接联系。夜间部分开放满足急诊使用。二层为中心检验室,设门诊检验以及其它各种检验室,医技部三层为中心手术室,共设14间不同洁净度的手术室。手术部洁污明确分区、设置无菌廊、污物廊。四层为专为手术室设置的层流设备夹层,同时北侧安排中心供应用房和血库、实验室,设置专用电梯运送到手术室。
住院部由两个护理单元构成错位的“Z”字型,西高东低,分别为15层和9层。这样能给病房带来更多的无遮挡景观及南向通风。 “Z”字型的腰部是主要的人流竖向交通。共设六台医疗电梯。“Z”字型的两个长边各为一个护理单元。中部还单设一部供应电梯结合医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