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的区别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是临床上最常选用的降颅压药物,两者各有利弊。甘露醇价廉起效快, 甘油果糖单用降颅压起效慢, , 幅度大, 长期以来是强而有效的降颅压药物。但其导致肾损害的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两者具体区别如下: 甘露醇注射液: 性状为无色的澄明液体一、适应症⑴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防止脑疝发生。⑵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 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⑶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⑷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 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5) 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 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 ,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⑹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作前列腺切除术。⑺术前肠道准备。二、药理毒理甘露醇为单糖, 在体内不被代谢, 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甚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的作用。⑴组织脱水作用。提高血浆渗透压, 导致组织内( 包括眼、脑、脑脊液等) 水分进入血管内, 从而减轻组织水肿, 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 1g 甘露醇可产生渗透浓度为 ,注射 100g 甘露醇可使 2000ml 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 尿钠排泄 50g 。 20% 甘露醇渗透浓度为 1100 mOsm/L ⑵利尿作用。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机制分两个方面: ①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 I2 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 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②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 <10% ) 由肾小管重吸收, 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 减少肾小管对水及 Na+ 、 Cl-、 K+、 Ca2+ 、 Mg2+ 和其他溶质的重吸收。过去认为本药主要作用于近端小管,但经穿刺动物实验发现,应用大剂量甘露醇后,通过近端小管的水和 Na+ 仅分别增多 10% ~ 20% 和 4% ~ 5% ; 而到达远端小管的水和 Na+ 则分别增加 40% 和 25% ,提示亨氏袢重吸收水和 Na+ 减少在甘露醇利尿作用中占重要地位。此可能是由于肾髓质血流量增加, 髓质内尿素和 Na+ 流失增多,从而破坏了髓质渗透压梯度差。由于输注甘露醇后肾小管液流量增加,当某些药物和毒物中毒时,这些物质在肾小管内浓度下降,对肾脏毒性减小,而且经肾脏排泄加快。三、药代动力学甘露醇口服吸收很少。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细胞外液而不进入细胞内。但当血甘露醇浓度很高或存在酸中毒时,甘露醇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引起颅内压反跳。利尿作用于静注后 1 小时出现, 维持 3 小时。降低眼内压和颅内压作用于静注后 15 分钟内出现, 达峰时间为 30~ 60 分钟,维持 3~8 小时。本药可由肝脏生成糖原,但由于静脉注射后迅速经肾脏排泄, 故一般情况下经肝脏代谢的量很少。本药 T1/2 为 100 分钟, 当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延长至 6 小时。肾功能正常时, 静脉注射甘露醇 100g ,3小时内 80% 经肾脏排出。用法与用量 1. 成人常用量⑴利尿。常用量为按体重 1~ 2g/kg , 一般用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