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2届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十四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1)过程: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
兴奋区)→未兴奋区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产生与传递
(、突触和反射弧等结构模式图为载体出现,考查兴奋产生时膜电位变化、兴奋传导及特点、膜电位的测定等。
做考题
[例1] (2011·枣庄调研)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
膜外为负电位
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
时,反射弧为A→B→C→D→E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
兴奋
[解析] B处为感受神经元细胞体,与其连接的A点为感受器,E点为效应器,乙为脊髓内的低级神经中枢,甲为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痛觉在大脑皮层的(甲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A错;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B错;据图所示,图中共有5个突触,缩手反射是低级神经中枢参与的非条件反射,反射弧为A→B→C→D→E,C对;神经递质一般可分为兴奋和抑制两大类。因此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可能引起乙的兴奋,也可能引起乙的抑制,D错。
[答案] C
悟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以下几点:
(1)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判断方法;
(2)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向特点及原因;
(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与膜电位的关系;
(4)突触的结构及其兴奋传导过程;
(5)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使突触后膜兴奋,也
可能使突触后膜抑制。
明考向
脊椎动物的激素调节不是孤立的考点,其与内环境的关系密切,将激素调节放在内环境中,考查不同激素间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热点。
做考题
[例2] (2010·天津高考)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实验一: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1。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术应切除________。每次注射各激素的量应按照________来计算。
(3)图1表明胰岛素具有________的作用,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_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
实验二: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2。
(4)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________,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________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解析] 本题考查激素的作用及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1)从图1中可以看出实验的自变量为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有无,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2)该实验为探究实验,而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作用可能是促进、抑制或不促进也不抑制,因此必须通过有无激素对照证明。该实验以同一时间内平均体重的增加量的多少作为判定作用效果的依据,因此每次注射时的激素量,应按照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进行计算。(3)由图1可知,注射胰岛素比只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生长得快,说明胰岛素具有促进大鼠生长的作用;同时注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大鼠比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大鼠生长得快,说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从而说明胰岛素具有加强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作用的作用。(4)由图2曲线可知,电刺激后,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5)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要验证胰岛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通过检测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答案] (1)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2)垂体和胰腺 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
(3)促进大鼠生长(或加强生长激素的促生长作用) 大于
(4)降低 胰岛素浓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