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埃博拉知识.doc

格式:doc   大小:62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埃博拉知识.doc

上传人:iris028 2022/6/30 文件大小:6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埃博拉知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埃博拉病毒防控手册
一,埃博拉的基本知识
埃博拉病毒定义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眼泪有一定的传染风险,不过在患者汗液样本中从未检测出完整的活体病毒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
(三)埃博拉病毒的症状和体征
患者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病程第3-4天后可进入极期,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潜伏期又称为从获得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它为期2天至21天。病人一旦开始显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在潜伏期内不具传染性。
化验结果包括白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而肝酶升高。
只有通过实验室检验才能确认埃博拉病毒病感染。
(四)埃博拉的治疗
现今重病病人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病人往往会出现脱水,需要利用含有电解质的液体实施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目前并没有特异性治愈疾病的方法。
有些病人可在得到适当医护后康复。
为便于控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怀疑或者确认患有该病的病人应当与其他病人隔离开来,并由采取了感染控制严格防护措施的卫生工作者对其施治。
唯一对抗方法为注射NPC1阻碍剂,埃博拉病毒需透过NPC1进入细胞核进行自身复制,NPC1蛋白于细胞间进行运输胆固醇,即使阻碍剂会阻挡胆固醇的运输路线造成尼曼匹克症但那是可以容忍的。绝大多数的爆发都是短暂的时间。NPC1阻碍剂也能对抗马堡病毒。
二,埃博拉病毒的历史、流行与现状
实验室感染:有报道明确的埃博拉实验室感染至少有2次,一次为1976年,英国Porton Down微生物研究所(RME),一工作人员实验室内转移埃博拉感染的豚鼠肝匀浆时针头刺入大拇指而感染。另一次为2004年5月俄罗斯维克托实验室,一女科学家意外被感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扎破手指,感染发病死亡。
1976年6~11月。苏丹南部,共发病284例,死亡151例,病死率为53%。1976年9~10月间在刚果(金)(旧称扎伊尔)周边地区,发现318个病例,280例病死,病死率88%。85例因共用注射器感染,继发者为医护和病人亲属。
1995年4月在刚果(金)基奎特市及其周围地区发生,发病315例,死亡245例,病死率77%。继发病例多为治疗和护理人员,占所有病例的25%。
2000年8月~2001年1月在乌干达北部的古卢等地。共发病425例,死亡224例,病死率53%。
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布)]和加蓬,共发病123例,97例病死,病死率为79%。
2002年12月~2003年4月底,刚果共和国共发生感染病例143例,病死128例,病死率89%。流行原因与人类狩猎活动有关,与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动物接触而感染。
2012年7月31日(当地时间),乌干达发现三例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例。截止当地时间8月3日,已确诊53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至少16人死亡。另有312人被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而被隔离。1名因疑似病例而被隔离在医院接受检查的囚犯逃跑。
2014年,肆虐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蔓延速度惊人。10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言人在瑞士日内瓦本部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到目前为止,共有8914例埃博拉病例,包括死亡病例。世卫组织说,预计这一数字将在本周末超过9000。
    世卫组织做出估计发病数字的方法是用已经证实的病例,,塞拉利昂乘2,。这样的统计是为了算入那些没有报告的病例。
    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是西非的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
    世卫组织官员艾尔沃德表示,世卫组织对埃博拉病毒继续在三个疫情最严重国家的首都传播感到担忧。他说埃博拉病毒感染目前的死亡率为70%,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疾病”。
    世卫组织最新的预测是,到今年12月,每周可能会有5000到一万个感染病例。
(三)关于埃博拉病毒的一些问题
1. 什么人风险最大?
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
卫生工作者;
与感染者存在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
在葬礼期间与死者尸体发生直接接触的哀悼者;
需要开展更多研究,了解免疫受损者或者伴有其它基础性医学病症的其它人员等群体是否比其他人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