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有关元旦节手抄报资料.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有关元旦节手抄报资料.docx

上传人:碎碎念的折木 2022/7/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有关元旦节手抄报资料.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有关元旦节手抄报资料

  中国的元旦,据传奇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消失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头,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慨。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头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愿。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查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惯——便是相互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肯定要相互用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愿。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相互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利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进行剧烈的抢山羊竞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竞赛既紧急剧烈,又喜庆欢快。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



  中国的元旦,据传奇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消失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全都。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始终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日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打算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日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打算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打算采纳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屡次反反复复的转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心人民政府公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方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打算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分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头,,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头。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头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