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耳鼻喉秘籍.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耳鼻喉秘籍.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5/3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耳鼻喉秘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耳鼻喉秘籍 1.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全身用药原则(1) 抗生素::①尽可能明确致病菌类别,最好根据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有的放矢地选择抗生索;②警惕药物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③警惕药物的耳毒性, 尽量免使用或慎重使用氨基糖苷类等可能损伤听觉的抗生素;④严格控制预防用药;⑤掌握联合用药适应证和配伍禁忌。(2) 糖皮质激素类:①大剂量突击疗法原则上限于抢救使用, 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 3日;②中剂量短程疗法应在产生临床疗效后及时减量或停药;③小剂量替代疗法应注意掌握用药适应证;④警惕药物可能诱发的不良反应。(3) 抗组***类:①避免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合用;②婴幼儿和老年人慎用;③孕期或哺乳期妇女禁用;④用药期问应避免机动车驾驶、操控机器或高空作业。(4) 免疫增强剂:①高热患者、急性传染病禁用;②限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③按照不同药物制剂、治疗对象和病情严格掌握适应证。(5) 中成药类: (1) 根据不同治疗对象和病情, 选用最佳剂型;②慢性疾病须较长时间坚持用药, 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疗效;③严格掌握孕期妇女用药适应证。 2. 粘膜表面麻醉剂注意事项:此类药物共同特点是吸收快、毒性大, 应用时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老体弱者、婴幼儿或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警惕药物过敏和中毒, 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甚至致死的意外后果;②严格区分注射用***与砧膜表面麻醉剂;③注意***物总虽的控制;④正式麻醉前先试用微量药物局部喷雾观察 5 分钟, 若无不良反应, 再按规定剂量用药⑤用药前皮下注射阿托品 : 或口服巴比妥类药物, 并嘱患者不必紧张;⑥鼻腔用药中可力加入少量肾上腺素,以收缩局部毛细血管,减慢药物吸收速度,可延长麻醉时效,减少中毒机会;⑦) 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脉搏及呼吸等。 3. 窦口鼻道复合体( MOC ): 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结构, 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MOC ),。 4. 鼻窦及其引流:共 4 对,分别为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分为前后组, 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 开口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 前者窦口位于上鼻道, 后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气房( Onodi cells ): Onodi 气房:即最后组筛窦气房的过度气化,同时伴视神经管的明显突入。 Onodi 气房是蝶窦切除术不彻底的原因之一。 6. 鼻窦炎慢性者居多,前组鼻窦较后组鼻窦的发病率高,以上颌窦最为常见,可见于一侧,也可见于两侧,可限于单窦发病,亦可累积多窦。若一侧或两侧的鼻窦全发病,称为“全组鼻窦炎”。急性鼻窦炎定义: 多继发于急性鼻炎,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化脓性炎症, 严重者可累及骨质, 并可累及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致病菌: 多见化脓性球菌, 如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其次是杆菌,如流感杆菌、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此外, 厌氧菌干扰较常见。常可表现为混合感染。临表:1 全身症状: 继发于上感和急性鼻炎, 原症状加重, 出现畏寒、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儿童可发生呕吐咳嗽腹泻消化道和下呼吸道症状。 2 局部症状:①鼻塞: 患侧持续性, 若两侧同时患病, 则两侧持续性鼻塞, 是鼻粘膜炎性肿胀和分泌物蓄积所致。②脓涕:大量脓性或粘脓性鼻涕, 难以擤尽,可带少许血液,厌氧、大肠菌本病最①上颌窦:眶上额部痛,可伴同侧额面部痛、上颌磨牙痛;晨轻午重②筛窦:头痛较轻,局限内眦鼻根,可放射头顶;前组类额窦、后组类蝶窦③额窦: 前额部周期疼痛。晨起逐渐加重至午后减轻, 晚间消失, 周期发作。④蝶窦:颅底、眼球深处钝痛,放射至头顶、耳后、枕部。晨轻午重(5) 诊断①局部红肿压痛②前鼻腔检查:充血肿胀中鼻甲鼻道为甚; 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有黏脓或脓性痰, 后组鼻窦炎见于嗅裂; 单侧恶臭--- 牙源性上颌窦炎(***) 、鼻腔异物(儿童) ③鼻内镜: 粘膜病理改变④影像学: CT 示鼻窦黏膜增厚, 脓性物蓄积, 累积鼻窦范围等,⑤上颌窦穿刺冲洗: 诊断性穿刺, 观察有无脓性分泌物流出。治疗: 原则是根除病因; 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 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1 全身治疗:一般治疗同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鼻炎,适当注意休息;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对特应性体质者,必要时给予抗变态反应药物;对临近感染病变如牙源性上颌窦炎等应针对性治疗。 2 局部引流, 鼻内用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3 体位引流引流鼻窦内潴留的分泌物。 4 物理治疗局部热敷, 红外线照射等, 可促进炎症消退和改善症状。5鼻腔冲洗 6 上颌窦穿刺冲洗等慢性鼻窦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