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临床诊断思维
刘跃梅曾祥运
诊断是医生经过对人体的健康状态的诊查和对疾病所提出的归纳性的判断。人们对诊断所持的态度及其见解,我们称之为诊
断观。诊断疾病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疾病的过程。正诊断,实时治疗,否则,将危及病人生命。这就要求医生在最
短的时间内对疾病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和实时合理的治疗。
对于急诊病人来说,由于时间的克不容缓,则不容许医生从容不迫
地询问病史,冷静自在地查体,循规蹈矩地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而是要求医生简洁地问病史,大概查体,有针对性地做
一、二项马上能获得结果的实验室检查,
得出八九不离十的诊断,甚至是只根据病人的生命体征就进行合理的抢救举措。
这
除了要求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外,还要求有快速把握疾病整体特点的能力和抓住疾病的重点体征的能力。
这也是实习医生在实习期间必须掌握的能力。
第三,资料的不完备性
临床资料检查的内容极其宽泛,
项目众多,在检查时又往往会碰到各种的限制和困难。
有人甚至把临床思维说成是“用不充
分的资料作出充分的决定的过程”
这种说法虽然未必适合,
但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临床工作的特点。
虽然疾病是一个有特点的
自然历程,但临床上不可能等待这一历程的充分表现,因为,等到这一历程完全表现时,患者或许已濒临死亡,正是由于临
床诊断的时间上的紧迫性,因而决定了临床诊断经常需要在不充分的资料上作出。因此,
怎样用不充分的临床资料,作出正
确的诊断,也是实习医生应学习的能力之一。
第四,诊断的概然性
所谓概然性判断是断定事物可能性的判断,这种判断暂时还不能确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也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
这样,这也是临床诊断思维的特点之一。大多半临床诊断,特别是初步诊断,是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
查作出的可能性的判断,这种判断是主观的拥有概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得以考证。
应当指出,临
床诊断的概然性,并不等于任意性、不确定性,而是根据临床事实作出的“最可能”的判断。正确认识临床诊断的概然性,
对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防备临床误诊有着重要的意义。认识了临床诊断的概然性,
就会在诊断中自觉地战胜主观主义,
养
成谦逊谨慎,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尊重事实,战胜粗疏的作风,进而使临床诊断成立在更客观、更科学、更可靠、更有效
的基础上。
常用的诊断思维方法
临床上诊断思维方法好多,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以下几种。
㈠顺向思维法
是对一般比较典型的疾病常用的方法,是以病人的典型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为依据,直接作出诊断。如有人饮食失常,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时,能够直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直接诊断法)。
㈡逆向思维
是根据病人的病史及体征的某些特点,可能为某范围内的某些疾病,然后根据进一步检查或协助检查,否认其中的大多半,筛选某种或几种疾病。此种思维方法是对较疑难的病例常用的方法。
㈢肯定之否认
有时为了确定诊断,需要用“肯定之否认”的思维方式,清除某些疑诊。即对某些疑似诊断,假以其肯定,以此来解释全部病史和体征,发现其矛盾,进而否认该诊断,即临床上经常所说的,不能以其解释全部的临床表现,故诊断不可立。
㈣否认之否认
在诊断初步成立此后,为了进一步证实其正确性,可用此方法。假设该诊断不可立,其病史体征另以其余疾病解释,均不可立,证明原来的诊断成立。
㈤差别法
是在临床思维中,随时注意不同类、种、型疾病的差别,不同病人的特点,抓住其特殊性。它是其余各种思维方法的基础,贯串于整个思维过程。
总之,以上的各种思维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综合的、交替使用。在复杂的疾病诊断中,多半首先根据病史体征要点划定
疑诊范围,以逆向思维方法逐一清除其余,提出几个疑诊以肯定之否认的方法,清除近似疾病,最后以否认之否认方法进一步确定诊断。
临床诊断的基根源则
正确的诊断是正确的治疗的基本前提。在临床诊断思维过程中,必须按照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
㈠整体原则
所谓整体原则,就是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坚持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把人体当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不单是诊断观的要求,也是医学科学本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同周围其余事物互相联系着,都是统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