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尊师重教的教育故事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特地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在此,为大家预备好了尊师重教的教育故事,一起来学习吧!
篇【1】:尊师重教的教育故事
1
尊师重教的教育故事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特地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在此,为大家预备好了尊师重教的教育故事,一起来学习吧!
篇【1】:尊师重教的教育故事
汉明帝刘庄,东汉其次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特殊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特殊的敬重,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探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敬重。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当支配。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敬重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篇【2】:尊师重教的教育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其次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特殊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确定要敬重老师。
2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敬重。唐太宗特别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判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敬重,不得有半点放松。”从今,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敬重,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篇【3】:中国尊师重教的故事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闲逛 ,遇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有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4
张良始终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育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每天刚亮,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