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聚合方法(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45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聚合方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22/7/1 文件大小:3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聚合方法(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 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
理解:各种聚合方法的特点;
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机理;
乳液物的分散作用
不稳定的分散状态
~5 mm范围。
粒径在 1 mm 左右的也称珠状聚合,
在 mm 以下的又称分散聚合。
粒径大小与搅拌强度、分散剂的性质与用量等有关。
聚合结束后,回收未反应的单体,聚合物经洗涤、
分离、干燥后,即得珠状或粉末状产品。
悬浮聚合的机理
与本体聚合相似,一个小液滴相当于本体聚合的一
个单元。
悬浮聚合的优点:
体系粘度低,传热和温度容易控制,产品分子量
及其分布比较稳定。
(2) 产品分子量比溶液聚合的高,杂质含量比乳液聚
合的少。
(3) 后处理工序比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简单,生产成
本也低,粒状树脂可直接成型。
缺点:产品中附有少量分散剂残留物。
悬浮聚合产物的颗粒尺寸大小及其分布取决于搅拌速度、分散剂种类及其浓度、油水比(单体和水的体积比)等因素。珠粒的大小与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及油水比成反比。
乳液聚合
1. 乳液聚合介绍
乳液聚合
单体在乳化剂作用和机械搅拌下,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态进行的聚合反应
基本组分
单体:一般为油溶性单体
引发剂:为水溶性或一组分为水溶性引发剂
过硫酸盐:K,Na、NH4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水:无离子水
乳化剂
聚合场所
在胶束内
乳液聚合优缺点
优点
水作分散介质,传热控温容易
可在低温下聚合
Rp快,分子量高
可直接用于聚合物乳胶的场合
要得到固体聚合物,后处理麻烦,成本较高
难以除尽乳化剂残留物
缺点
乳液聚合机理不同
在前三种聚合中,使聚合速率提高一些的因素往往使分子量降低
在乳液聚合中,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可同时提高
乳化剂在水中的情况
乳化剂浓度很低时,是以分子分散状态溶解在水中
达到一定浓度后,乳化剂分子开始形成聚集体(约50~150个分子),称为胶束
2. 乳化剂
是一类可使互不相容的油和水转变成难以分层的乳液的物质,属于表面活性剂
分子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亲水的极性基团
亲油的非极性基团
如长链脂肪酸钠盐
亲油基(烷基)
亲水基(羧酸钠)
形成胶束的最低乳化剂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不同乳化剂的CMC不同,愈小,表示乳化能力愈强
胶束的形状
胶束的大小和数目取决于乳化剂的用量
乳化剂用量多,胶束的粒子小,数目多
球状 ( 低浓度时 )
直径 4 ~ 5 nm
棒状 ( 高浓度时 )
直径 100 ~ 300 nm
加入单体的情况
在形成胶束的水溶液中加入单体
小部分单体可进入胶束的疏水层内
大部分单体经搅拌形成细小的液滴
体积约为 1000 nm
体积增至6 ~10 nm
周围吸附了一层乳化剂分子,形成带电保护层,乳液得以稳定
相似相容,等于增加了单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将这种溶有单体的胶束称为增容胶束
极小部分单体以分子分散状态溶于水中
乳化剂的分类
在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遇酸、金属盐、硬水会失效
在三相平衡点以下将以凝胶析出,失去乳化能力
阴离子型
烷基、烷基芳基的羧酸盐,如硬脂酸钠
硫酸盐,如十二烷基硫酸钠
磺酸盐,如十二、十四烷基磺酸钠
是指乳化剂处于分子溶解状态、胶束、凝胶三相平衡时温度。
高于此温度,溶解度突增,凝胶消失,乳化剂只以分子溶解和胶束两种状态存在
C11H23COONa 36℃; C15H31COONa 62℃;
阳离子型
极性基团为***盐,乳化能力不足,乳液聚合一般不用
***型
兼有阴、阳离子基团,如氨基酸盐
非离子型
环氧乙烷聚合物,或与环氧丙烷共聚物
PVA
对pH变化不敏感,比较稳定,乳化能力不如阴离子型
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阴离子型乳化剂合用
亲憎平衡值,也称亲水亲油平衡值 ( HLB )
是衡量表面活性剂中亲水部分和亲油部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