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创新理论_管理学原理
由NordriDesign提供
(二)创新的含义
依据我国在现实生活中对创新一词的理解和使用,创新就是创新主体产出比自己以前所具有的东西好的东西的活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的和非常规的多种设想的思维。
(三)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在正向思维、单向思维受阻时变换一下角度,从侧面来达到目的的一种创新思维方法。
侧向思维的优点是在思维受阻、达不到预先目标的情况下,及时转移思路,变换角度,继续思维下去。侧向思维要求彻底打破“自我本位”的思考方式。
侧向思维具体的运用方式有以下三种:
⒈侧向移入
侧向移入是指跳出本专业、本行业的范围,摆脱习惯性思维,侧视其他方向,将注意力引向更广阔的领域;或者将其他领域已成熟的、较好的技术方法、原理等直接移植过来加以利用;或者从其他领域事物的特征、属性、机理中得到启发,导致对原来思考问题的创新设想。
⒉侧向转换
侧向转换是指不按最初设想或常规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转换成为它的侧面的其他问题,或将解决问题的手段转为侧面的其他手段,等等。
⒊侧向移出
侧向移出是指将现有的设想、已取得的发明、已有的感兴趣的技术和本厂产品,从现有的使用领域、使用对象中摆脱出来,将其外推到其他意想不到的领域或对象上。这也是立足于跳出本领域、克服线性思维的思考方式。
(四)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法,就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中引导启发思维的方法。
三、创新的原则
创新与维持相协调的原则
开拓与稳健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风险意识与奖励措施并行的原则
第三节 管理创新的阻力与克服
一、管理创新的阻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管理创新是一种经常性的工作,同时也容易遭到外界力量和组织内部成员的抵制。因此,任何创新活动都是有代价的。创新阻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来自个体和组织自身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体阻力
习惯的影响。
安全感的威胁和对未知的恐惧。
利益上的影响。
缺乏了解。
评价差异。
(二)组织的阻力
组织的惯性
组随着组织年龄的增长,组织往往有保持其稳定性的倾向,这将促使其反对创新,使组织产生一种惯性。
组织的保守倾向
研究表明:所有组织除非它处于快速增长或内部动荡的时期,否则其年龄越长或越成熟,它就变得越保守。
二、创新阻力的克服
教育和沟通
参与和投入
提供便利与支持
谈判与奖励
操纵和拉拢
强制
第四节 管理创新的内容与过程
系统在运行中的创新要涉及到许多方面,下面以社会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企业系统为例介绍创新的内容。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和观念创新等方面。
一、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 (一)目标创新
企业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的,根据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特征,当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关系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技术创新
⒈要素创新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定的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改变物理、化学形式或性质的过程。参与这个过程的要素包括材料和设备两类。
⒉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
利用一定的方式将不同的生产要素加以组合,这是形成产品的先决条件。要素的组合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⒊要素组合结果创新
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组合的结果是形成企业向社会贡献的产品。产品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产品,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产品创新包括许多内容,这里主要分析物质产品本身的创新。物质产品创新主要包括品种和结构的创新。
(三)制度创新
⒈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主要指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目前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应朝向寻求生产资料的社会成员“个人所有”与“共同所有”的最适度组合的方向发展。
⒉经营制度
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经营制度的创新方向应是不断寻求企业生产资料最有效利用的方式。
⒊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
(四)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可以从机构和结构这两个不同层次去考察。机构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横向分工的问题,即把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管理活动分成不同部门的任务;而结构主要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