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澳大利亚的制糖业与中澳合作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澳大利亚的制糖业与中澳合作的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6/2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澳大利亚的制糖业与中澳合作的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澳大利亚的制糖业与中澳合作的论文澳大利亚是现今世界第七大食糖生产国和第三大食糖出口国,食糖是该国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出口农产品。现代化的生产手段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产糖国之一,每年原糖产量的 75 %以上用于出口,其余则精炼成白砂糖主要满足国内消费。一、澳制糖业基本情况澳大利亚的食糖产量虽然曾在 1997/98 年度达到过创记录的近 600 万吨,但近些年来基本上保持年产 500 万吨水平,扣除国内消费 120 万吨,每年出口数量约 380 万吨。虽然受 2009 年初暴雨的影响导致部分作物受损,但整体降雨有利于作物生长,预计新的 2009/10 榨季产量与上榨季大致持平。(一) 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澳大利亚具有非常适宜甘蔗生长的自然条件,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从昆士兰州(queensland) 北部的 mossman 到南威尔士州(neinals limit-ed) ,具有年存储、吞吐 250 万吨原糖的能力,相当于其产量的一半。历史上的澳大利亚曾是食糖进口国,直到 1924 年,由于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过剩的食糖开始向海外寻求市场,如今已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稳定的食糖供应国之一。所有澳大利亚糖的对外销售,无一例外地遵循直销进口国家原则,不允许中间商倒买倒卖,出口合同全部都是 cif或 cfr 目的地港口成交条款。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有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大多与这些国家的进口商签定有中长期贸易协议。澳大利亚糖由于质量优等、交货准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对远东食糖进口国更有运费上的优势。(二) 健全的管理体制制糖业是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提供了一万个直接工作岗位和三万个间接工作岗位。高效率的制糖业建立在完备的组织机构和法律制度基础上。国家制定有专项法律《制糖工业法(sugar industry act) 》并多次修订,最新修改于 2005 年。该法律对糖业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权利和责任有明确规定。各糖业机构都有内部的规章制度,这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的及偶然性因素对糖业的干扰。澳大利亚的主要糖业机构有: 1. 甘蔗种植者协会(cane-groilling council) 。代表糖厂的利益,主要向糖厂提供资讯、法律、税收、公关等服务,也是糖厂讨论糖业政策的论坛,并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沟通,促进制糖工业不断发展。 3. 糖业试验站管理局(bses limited) 。通过分布在各个蔗区的分支机构,调研甘蔗种植的必要条件, 预防病虫害,全程指导甘蔗育苗、生长、收割、运输和加工的各个环节,其主要经费来源于向种植者和糖厂征收的税费,另有部分政府拨款。 4. 昆士兰糖业有限公司(queensland sugar limited) 。负责昆士兰州的食糖营销,由于澳大利亚的原糖出口全部来自于昆士兰州,因此也是澳大利亚原糖的出口供应商。在 2006 年以前,该公司是澳大利亚原糖出口的唯一渠道(single desk selling) ,所有原糖统一由该公司对外销售,收入在扣除各项费用后按照大致种植者 2/3 、糖厂 1/3 的比例分配。澳大利亚制糖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性很强,而出口目的地绝大多数为非最惠国,依照国际市场价格随行就市,这就使得制糖业的收益基本上取决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近年来国际糖价的低迷对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