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注 塑 成 型 工 艺
2008年10月18
第一页,共七十四页。
目 录
☺塑料的基本概念
☺塑料的分类
☺塑料制品的分类
☺塑料零件的设计要 为确保制件成型时能顺利脱模,设计时必须在脱模方向设置脱模斜度,其大小与塑料性能、零件的收缩率和几何形状有关,对于工程塑料的结构件来说,一般应在保证顺利脱模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脱模斜度。
下表为根据不同材料而推荐的脱模斜度:
各种塑料推荐的脱模斜度
材料名称
脱模斜度
聚乙烯、聚丙烯、软聚氯乙稀
30′~ 1°
ABS、尼龙、聚甲醛、氯化聚醚、聚苯醚、硬聚氯乙稀、聚碳酸酯、聚砜
40′~ 1° 30′
聚苯乙烯、有机玻璃
50 ′ ~ 2 °
热固性塑料
20 ′ ~ 1 °
第十三页,共七十四页。
塑料制品的设计要点
在具体选择脱模斜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凡零件精度要求高时,应采用较小的脱模斜度;2 凡零件有较高、较大的尺寸形状,应选用较小的脱模斜度;3 零件形状复杂的、不易脱模的应选用较大的脱模斜度;4 材料的收缩率大的应选用较大的脱模斜度值;5 零件壁厚较厚时,会使成形收缩增大,脱模斜度应采用较大的数值;6 如果要求脱模后零件保持在型芯的一边,零件内表面的脱模斜度可比外表面 小;反之,要求脱模后零件留在型腔内,则塑件外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小于内表面;但当内外表面要求不一致时,往往不能保证壁厚的均匀;7 增强塑塑料零件脱模斜度应相对偏大,含自润滑剂等易脱模塑料零件脱模斜度可相对偏小;8 脱模斜度的方向,一般内孔以小端为准,符合图样,斜度由扩大方向取得。外形以大端为准,符合图样,斜度由缩小方向取得,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α不包括在零件公差范围内。
四、零件的刚度和强度不足时考虑设计加强筋
为满足零件的使用所需的强度和刚度单用增加壁厚的办法,往往是不合理的,不仅大幅增加了零件的重量,而且易产生缩孔、凹痕等疵病,在零件设计时应考虑设置加强筋,这样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它能提高零件的强度、
第十四页,共七十四页。
防止和避免塑料的变形和翘曲。设置加强筋的方向应与料流方向尽量保持一致,以防止充模时料流受到搅乱,降低零件的韧性或影响制件外观质量。
加强筋在塑料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料产品尤其适用。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料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也受制于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内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未端部份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结束,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因为缩水的问题,筋骨的厚度不能大过平均壁厚的厚度。加强筋高度通常是塑料零件壁厚的3~5倍左右,并有2~5 度的脱模斜度,与零件侧壁的连接处应用圆弧连接,防止应力集中。加强筋的厚度应为零件平均壁厚的50%~70%,如果太大,容易产生瘪凹。如果要设置多个加强筋,则分布应错开,防止破裂。
塑料制品的设计要点
第十五页,共七十四页。
五、零件的所有的转角尽可能设计成圆角或者用圆弧过渡圆角具有以下特点:1 圆角可避免应力集中,提高零件强度 在零件的转角处易产生应力集中,在受力或受冲击、振动时会发生破裂,如果成型条件不当或零件结构不合理,则会产生很大的内应力,特别容易产生应力开裂。有实验数据证明, 倍时应力集中急剧增大, 倍时,应力集中明显变小。,。2 圆角可有利于充模和脱模 对于一些流动性差的塑料或加入填冲料的塑料,零件设计圆角尤为重要,不仅可改善充模性能,而且可提高零件使用性能。3 圆角有利于模具制造,提高模具强度 零件上设计了圆角,模具的对应部位也呈圆角,这就增加了模具的坚固性,模具在淬火或使用时不致因应力集中而开裂,因而也增加了模具的强度。
六、塑料零件的公差确定
影响塑料零件尺寸精度的因素很多而且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塑料制品的设计要点
第十六页,共七十四页。
1 塑料原料本身的特性,一般结晶型和半结晶型的塑料其收缩率比无定型的大,范围也宽,因此零件尺寸精度也就有差异。2 成型工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