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2008TCOR004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报告
委托单位
*****
委托编号
2008TCOR004
工程名称
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2008TCOR004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报告
委托单位
*****
委托编号
2008TCOR004
工程名称
*****
工程地点
*****
监理单位
*****
设计单位
*****
勘察单位
*****
施工单位
*****
结构型式
框架
桩基类型
混凝土灌注桩
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C20-C25
设计桩端持力层
强风化花岗岩
桩径(mm)
500
桩长(m)
10~15m左右
总桩数
20根
检测桩数
8根
检测方法
低应变反射波法
检测目的
基桩完整性
检验仪器
KON-PIT(N)反射波基桩动测仪
检测日期
※※
检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检测结论
本次共对8根基桩完整性进行了检测,其中:
Ⅰ类桩共5根,%;
Ⅱ类桩共3根,%;
Ⅲ类桩共0根,%;
Ⅳ类桩共0根,%。
备注
批准: 审核: 校核: 主检:
报告编号:2008TCOR004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反射波法测桩的示意图如上图所示,其基本原理为:用锤激励桩头,所产生的应力波将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波阻抗界面,将产生声波的反射和透射。应力波反射和透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两种介质波阻抗的大小。由波动理论可知,当应力波遇到断裂、离析、缩颈及扩底时,由于波阻抗变小,反射波与入射波初动相位同相;当应力波遇到扩颈、扩底时,波阻抗变大,反射波与入射波的初动相位反相。结合振幅大小、波速高低、反射波到达时间等可对桩的完整性、缺陷程度、位置等作出综合判断。
桩身长度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L=
式中,L为桩身长度,Vp为应力波传播速度,T为桩底反射波到达时间。
四、资料分析与结果
本次共对2根桩进行了低应变法检测。其结果详见附表,各试桩的实测信号曲线见附图。
桩身完整性分类为:
(1)Ⅰ类桩(完好桩):桩身连续性好,桩身规则,混凝土结构密实,桩体无缺陷存在,在时域波形上表现为曲线规整、圆滑、无异常信号迭加。
(2)Ⅱ类桩(一般桩):相对完好桩而言,桩身规则性略有差异,反映在时域波形上则有轻微异常信号迭加,波形不甚圆滑,说明桩身局部存在轻微的离析、缩颈、扩颈等缺陷,但整体尚好。
(3)Ⅲ类桩(缺陷桩):反映在时域曲线上畸变较大,桩底反射信号不清楚,难以辩认。说明桩身存在局部缩颈、夹泥、离析等缺陷。这类桩对单桩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做进一步的处理。
(4)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