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doc

上传人:啊的生娃娃千万千万 2017/6/2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MRI 和 CT 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 MRI 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价值。方法对 50 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分别进行 MRI 和 CT 检查及对照分析。结果 50 例患者 MRI 扫描发现病灶 452 个,CT 扫描发现病灶 72个。结论 MRI 对早期病变、微小病变及脑干、颅底、颅顶的病变显示较 CT 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首选检查方法。【关键词】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腔隙性脑梗塞( lacunar infarction ) 是指脑部深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性软化, 形成豌豆或粟粒大小的腔隙, 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塞的直接原因。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1]。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给诊断带来困难; 目前, MRI 和 CT 是显示腔隙性脑梗塞有效的检查方法,尤其是 MRI 检查。笔者通过对 50 例腔隙性脑梗塞的 MRI 和 CT 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进一步了解 MRI 对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优势所在。 2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 50 例中,男 32例,女 18例, 年龄 42~ 92岁, 平均 65 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肢体乏力、偏瘫等症状。 方法所有病例均行 MRI 和 CT 检查。 MR 为 SIEMENS 装置, 常规轴位扫描, 层厚 5mm , 层距 1mm , T1WI/SE : TR/TE=428/10ms ; T2WI/TSE : TR/TE=4500/92ms ; T2WI/IR/CSF=0 : TR/TE=8000/89ms 。根据病灶位置加扫冠状位或矢状位 T2WI/SE 序列。 CT 机为 GE CT Hispeed DX/ i 型装置,常规轴位连续平扫,层距层厚为 10mm 。 统计学方法观察两组病灶检出阳性率的比较,组间检出病灶阳性率显著性检验用χ2 检验,皆应用 SPSS 版软件进行分 3 析。 2 结果 MRI 检查结果 50 例患者共发现病灶 452 个,以大脑前、中动脉分布的皮层下为主。其中额叶 187 个,顶叶 43 个,基底节 105 个, 内囊 32个, 丘脑 37个, 小脑 27个, 脑干 21个。病灶以斑点状、小片状为主,病灶大小在 ~ 2cm 。信号改变 T1WI 呈稍低信号, T2WI 呈高信号, T2WI 水压抑像 278 个呈低信号, 174 个呈高信号, 的病灶 349 个, ~ 2cm 的病灶 103 个。 CT 检查结果 50 例检出病灶 72个, 其中额叶 7个, 顶叶 9个, 基底节 21 个,内囊 24 个,丘脑 4 个,小脑 3 个,脑干 4个。病灶呈斑点状、小片状低密度改变。病灶大小为 ~ 。结果表明 MRI 病灶检出数明显高于 CT , MRI 的额叶和内囊病灶检出率与 CT 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 ) , 其他 4 部位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见表 1 。表 1 MRI 和CT 检出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对比(略) 3 讨论以上研究表明, MRI 病灶检出数明显高于 CT , MRI 的额叶病灶检出率优于 CT 组, 而内囊病灶检出率不如 CT 组, 其他部位检出率差异